如水人生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8月19日訊】《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在這節的開場,首先提出“上善若水”為提綱。一個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無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樣至柔之中的至剛、至凈、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俗話說:“人往高處爬,水向低處流。”它在這個永遠不平的物質的人世間,寧願自居下流,藏垢納汙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因此,古人又有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寫了一副對聯,作為人生修為的指標:“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水性至潔,從表面看,雖能藏垢納汙,其實它的本質,水凈沙明,晶瑩透剔,畢竟是至凈至剛,而不為外物所汙染。孔子觀水,卻以它“逝者如斯夫”的前進,來說明雖是不斷地過去,卻具有永恒的“不舍晝夜”的勇邁古今的精神。
在《老子》除了特別提出水與物無爭,謙下自處之外,又一再強調地說,一個人的行為如果能作到如水一樣,善於自處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養到像水一樣,善於容納百川的深沈淵默,“心善淵”;行為修到同水一樣助長萬物的生命,“與善仁”;說話學到如潮水一樣準則有信,“言善信’;立身處世作到像水一樣持平正衡,“正善治”;擔當作事像水一樣調劑融和,“事善能”;把握機會,及時而動,做到同水一樣隨著動蕩的趨勢而動蕩,跟著靜止的狀況而安詳澄止,“動善時”;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則,與物無爭,與世不爭,那便是永無過患而安然處順。
發稿:2002年8月19日
更新:200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