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省思感悟

圍爐夜話:讀書自有樂,為善不邀名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習讀書之業,便當知讀書之樂;存為善之心,不必邀為善之名。

〔註釋〕:邀:求得。

〔譯文〕:
把讀書當作是終生事業的人,就該懂得由讀書中得到樂趣。抱著做善事之心的人,不必要求得“善人”的名聲。

〔評語〕:
在我國科舉時代,讀書人“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這是把讀書當作求取功名的進階,但能一舉成名的畢竟不多,一輩子“懷才不遇”的比比皆是。其實做任何事,如果將它視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做起來多半很苦,因為會為了目的而逼迫自己,甚至,一旦達到了目的,連手段也不要了。現在許多為升學而讀書的莘莘學子,就是如此。讀書對他們來說,不是樂趣,而是壓力、痛苦。有人一擠進大學的窄門,那些教科書也就稱斤論兩地賣了。當然,這還關系著整個教育制度的大問題,我們姑且不論。總之,要由讀書得到快樂,不妨將讀書當作一件適性的事,才是讀書的真正樂趣。就算讀一輩子書,還是以讀書為樂,因為那是一種享受。像古代的秀才,現在的研究生、學者,如果無法由書中得到樂趣的話,豈不是要苦一輩子了?那還不如早早改業。

社會上對“為善不欲人知”的人特別嘉許,總有那麼多“無名氏”默默地奉獻他們的愛心溫暖了我們的世界。那份基於同情的心思,令人感動。他們並不想被推舉為好人好事的代表,只是把心中那股“有感而發”的善念,擴充而為善行。如果他們只想圖取名聲,這種善行也不會長久的。況且,行善的人若真的想圖求一些名聲,就很可惜了,因為,他心中可貴的善念,早已變成庸俗的名利心了。真正了解“為善最樂”的人,心中掛念的並不是名利,只是為助人而助人,否則,行善反而成了牽絆煩累的事了。

(轉自“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