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省思感悟

人世雜談:論人心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龍圖閣主人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困惑著當代的人們。有的人為了利欲無所不為,有的人為了大眾的幸福不惜殉身,都有自己的理由。“天下一致而百慮,殊途而同歸”,天下人都為自己的心性所主宰,都在謀求自心所期待的,同走完了德(即心性)的一條錘煉之途。

不同心性的人,不同的環境際遇,使有理所宜然的不同生活信條決擇,就如虎喜踞山、魚喜遊水一樣。然而,古往今來無數聖賢敦敦訓誡,告訴我們該怎麼樣做人,又為什麼?因為人心有其共性和天生的定勢,比如要歡樂、自由,不願處痛苦等等。人如為物所轉,不能進德,迷失本心,則有脫軌顛覆之危,故而立範。“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是舜傳禹的心法。人心變動不拘,常以利害為轉移。只有大德大修之人,外界的誘與壓不能動搖之;谷食眾人,心常被外界所沾染和役使,而發種種邪妄。當今之人,大多以金錢色相權欲為奉持,陷於衣食住行之欲,役於利益形勢之途,真情趨於漸湮。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許多人都感受過。有求於人即炎,人求於已則涼;利我則歡,不利我則憎,罔顧善惡。外表與人親善者,心即以人為圖謀;不與其交接,心實無所求之。小人之心難測,說變就變,為利欲,甚至父子兄弟相互殺戳,為睚眥之憾而反目。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隔閡,築起無形之墻。君子論交以坦露自己的內心世界為開始,小人論交則以揣摩對方心思為發端。

方今人際關系,多以交易為根,人與人相知相敬愛代之以商賈之剝利僥幸。就算富國強兵、繁華競逐,而道德又將淪喪而不恥,人對人之暴虐、逸樂之衰又將出現,於是治亂相續,皆因人心入於危機。聖人見之,以治心為本,以真正的歡樂來引導人們。賢人則雖不能治人之心,卻能治人之身,心雖未降伏,身體卻約束在正當的範疇。比如法制嚴明而必行,則小人雖慕利而不敢為盜賊。就象醫術的不同:“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治心之人未雨綢繆,心正則堂堂正氣,病機不易成,常未萌而敗;人們生病往往是心君被物所縛,造成虛弱失衡,邪氣乘虛而入造成的。小人之心,首鼠兩端,常懷二三種心思,有表露、有深藏。至於普通人,則往往善惡相雜,與當時的社會風氣相趨合。

人有真心,有偽心。真心者,本然之心;偽心者,是攀緣於物而蛻變之心。比如人從小常受教育,要維護自己的利益,這一點漸成為信條,發展過度就變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偽心。孟子所言“人皆有怵惕惻隱”的仁心,即是我們的真心之一面。故真心為主,則在君子善人之類;偽心為主,則在小人惡者之目。只此一心之差,聖賢仙佛、愚不肖鬼獸,各各不同。

人有豐富的情感。人間唯有真情在,不廢日月江河之流變;唯此天真,上配天意,下通鬼神,炳煥於時空。故真情源於真心,而虛偽癡幻之情從屬偽心。人心皆以歡樂為尚,君子樂其志,小人樂其欲。有道之人,心空虛而自由,其樂發源於內真,長久而不衰。小人之樂非真樂,其樂已蛻變成一種瞬時的心理滿足和興奮。他們把心附著於感官及心理神經系統,並以其為嗜,無異於認賊作父。人之父乃是那顆真心,在贊助著人的生機與歡樂;賊則以類似麻醉毒品帶來的快感滋味而欺瞞良知,積久就蠱惑於身心,心性反而受制於賊了。

“天圓地方”,曾被一些膚淺者望文解義。這裏的天圓指的是德性。天有春夏秋冬,日月盈縮,終而復始,循環不已,猶如圓;各地形狀有定,表現出確定的性情,比如中國南方宜柑桔、竹子等,就象方形有棱有角有方位。人受天地之氣涵育生成,心與天應,性與地合。心變動不拘,克治者圓潤融通;性各各不同,克治者方正有定。人的身體及外在的行動、思想無不由心性統率主宰,而智慧由心性所生,反過來可帥引之。心性要效法天地,就是因為人皆求心性褒滿生機,處榮不衰,就象祈求生命之源不枯竭一樣。天地長久,人本是同體,故宜依從其法則。大抵能歸一,能以正運行之,則為真榮;以邪為尚,舍本逐末,則難免於衰亡。這不是在求取什麼,是我們本真的心性自然的定勢。

人是萬物之靈,有自己的能量,要去違背之,則逆天而行,入其殺者機。天道運行的精神實質是什麼?是乾健。因此人常常渴望輝煌,閃現英雄和理想的光輝,不願此生如草木一秋。

地道運行的精神實質是什麼?是坤順。因此人知慈悲,知順應道理,希望能有愛心和共鳴,有歡樂來潤澤。天地之法則又根源於大道的運行,心性皆由其造。所以又有心性淡泊、自由、真樸的一面,乃與造之者遊,即遊於本原。

古往今來,一切聖賢的教導都以此為宗。到了完全以人為的禮儀律令為規範中心時,則人的偽心就越來越強了,而天下趨於大亂。

儒道釋三家之教都是治心之法,其立意在效法天地人三才,返歸於至道。儒家所論明聖之理,源於心歸一,以真正為君,偽被貶斥、被同化。崇尚中正,則心雖有蕪雜,而真心得主。佛家言明心見性,常以寂滅為手段。寂滅意在滅度一切,無知之人以為這與植物人無異,而實質上一切偽妄之心都是無根的、不自然的,故被滅之,而真心則欲滅反榮。當然,佛家博大精深,其“心”之義遠非以上所述。道家講無為、淡泊、天真,也是去除我們的虛妄攀緣之機心。儒家一直作為正統主教,就是因為它還是大多數人能夠接受奉行的。至於佛家道家的層次,就需要更上一層樓。古人云:“佛道之門,匪類最多。”

因為修道必要淘盡偽妄,一旦真偽相爭起來,結果必為一方占盡大勢。若是其人稟賦不佳,受濡染蒙昧太深,反易失正,尚不如常人真心偽心相守相克之化。

當今蠱惑人心的謬論實在太多,很多人被感染和潛移默化了。不論人們的思想如何千差萬別,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昧掉自己的真心和作為一個人起碼的良知。

(轉載自人民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