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之窗: 鄉村叫賣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胥加山學校畢業,就業無門,我背著簡單的行囊走進了城市。一時無處棲身,便投靠在一個已有工作的同學那兒,每天忙著收集報紙上的招聘廣告,然而前去應聘,對方不是搖頭就是婉言謝絕,我的心情灰暗透頂。一天,我又被一家公司謝絕,耷拉著頭,走在擁擠的街道上,覺得陽光十分刺眼,突然聽到有人喊我,回頭一瞧,原來是表姐。她問我眼下忙些什麼。我如實地告訴她,表姐給我指點了一條生活之路。原來表姐進城來是進一批棉毛衫、褲回去賣,眼下正值入秋,天氣漸涼。她要我試試。她把我帶到一家她熟識的批發戶,並作了擔保,先讓我進80套試試,等賣完了,帶上錢再進第二批貨。老板也很客氣,並且還說了句令人熱血沸騰的話:“我相信你一周後就會來進第二批貨的!”然而事情並非如想象的那麼容易,第一天擺地攤只賣了一套,賺了1元錢,同學給我打氣,他放棄休息時間,晚上又陪著我去繁華地段擺夜攤,可那兒只是趕熱鬧的人多,真正購物的人卻很少。
第二天一早,我把棉毛衫、褲按顏色、尺寸分類裝在幾個大袋裏綁在車後,向城郊出發。我一口氣騎上三十多裏路,途經三三兩兩的農戶家門,可始終鼓不起勇氣吆喝一聲。心想這樣一味地騎下去,到晚也賣不出一件呀!於是走在無人的田野,我沖著剛收割的莊稼地試著提高嗓門喊“賣棉毛衫、棉毛衫耶!”可連喊幾聲,總感覺自己底氣不足,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做生意呀!那種臉面我真的放不開!
我直騎到日當午頭,只感覺肚子有點餓,不知覺地放慢了騎車速度。路過一戶人家,一位和我母親一樣年紀的婦女進廚房盛飯發現了我,喊了聲:“孩子,你這是走誰家親戚?”一聽有人喊,我立即停車,紅著臉,微笑著說:“大媽,我不是走親戚!我是賣棉毛衫、棉毛褲的!”大媽一聽我如此說,有點疑惑,用驚異的眼光打量我:“你真是賣棉毛衫、棉毛褲的嘛?”我迅速地支起車,解開袋子,拿出一套嶄新的棉毛衫、褲,大媽確信了,丟下飯碗,近前挑選,一邊挑著一邊和我拉起話茬:“孩子,看你靦腆相,是第一次做生意吧!”我臉更紅了。大媽挑了一套,上下比劃著大小,問我價錢,我老實地告訴她,按成本價加價1元吧。大媽一聽我這樣說,更是不解地說:“哪有像你這樣不多賺錢的生意人?”大媽買下了一套,便再三留我吃口飯再走下家。
吃完飯後,大媽帶著我,呼鄰喚伴幫我吆喝:“賣棉毛衫、棉毛褲喲!”經她這麼一吆喝,果然圍了許多人,而且還一下子賣了7套。臨別,大媽告訴我,她兒子也在讀大學,她也擔心著兒子畢業後的工作去向。看著我這樣不辭勞苦,她想到了兒子。最後她鼓勵我:“孩子,別害羞,大聲吆喝,你賣衣服,又不偷又不搶,有啥不好意思的!”
或許,經那位婦女一點撥,我的叫賣生意有了起步。走過了那村,我開始逢戶便吆喝開了。由於我衣服的質量和價格的適中再加上我老實的言辭,整整一下午我就賣出了22套,22套意味著我賺了22元呀!雖說騎車走在鄉下苦了點累了點,但我心裏充滿了喜悅,因為這是我離開父母賺的第一筆錢呀!
有了第一天的經驗,第二天第三天我的吆喝聲變得輕松自如,賣了4天,我就賣完了那批貨,這4天我的行程不少於400裏。
那一年秋天至歲末我幾乎騎車吆喝了全縣所有的村莊;當然我也為自己積蓄了一筆財富,雖說數目小得可憐,但我總算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如今,我早已有了穩定的工作,業余時間寫寫稿,收入還可以。然而每次回到老家,聽到一兩聲鄉村小販的叫賣聲,我感覺特別親切,因為我曾經叫賣在鄉村的那段時光早已成了我人生一筆偶得的財富,同時這也告訴我,財富並不僅僅代表金錢,經歷才是一生最受用的財富。
發稿:2002年7月19日
更新:2002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