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之窗: 尾聲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顧玉喬
隔壁班級的老師有急事要去處理,托我幫他照看一課。
整幢教學樓的書聲不絕於耳,單是為了維持紀律,傻楞楞地看著一群有頭腦有思想的孩子,我覺得很不對勁,我想起了一位朋友講過的一個故事,一直想為這個故事寫些什麼,今天講出來就算是打一次草稿吧。
於是,娓娓敘來。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天生耳聾而又家境貧寒的小姑娘想學彈鋼琴,這個理想對她來說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其間的波折可想而知,所有的學生都被我的故事吸引了。當我說到這個小女孩終於擁有了一架鋼琴時,打住了下面的情節,我把故事的尾聲留給學生去想象。
他們的積極超乎我的意料,一個個爭著要來安排故事的結局。我一個個地滿足了他們的要求,盡管每人設計的路徑不一樣,但他們都把小姑娘送到同一個目的地———這群男孩女孩用善良的希望成全了小姑娘的美夢,讓她成為一名蜚聲全球的女鋼琴家。
其實故事的真正結局是這個小姑娘突然患了一種不治之癥,彌留之際她請求父母幫她把鋼琴捐給一所聾啞學校,不管那些孩子需不需要。學生們急切地請求我給出“標準答案”。
就在我調整好了表情,準備將幾十顆心靈引向悲壯的情境時,忽然發現前排靠墻的一名小男生還固執地舉著手,我示意他可以站起來,他低著頭站了起來,但我還是看得出他的臉微紅了。突然,他像鼓足勇氣似地擡起頭,同時清了清喉嚨說:“我覺得最後這個小女孩聽見聲音了。”
下面有了一些輕微的動靜,後排甚至還傳來一兩聲竊笑,我們都聽得出這個結局太出乎意料了,而且似乎有點走題。
“不是……”我無意中瞅見了剛才那名小男生的桌角靠著一副拐杖,咽下去了“這樣的”幾個字。這才想起怪不得他剛才站得那麼費力,原來這是一名腿有殘疾的小男孩。剎那間我真不知如何收場,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了,是要告訴這群涉世未深的孩子歲月無情、人生莫測嗎?還是要用一個沈重的結局去震撼這些純潔的心靈?在那名男孩期待的目光中我啟動了雙唇:
“不是沒有奇跡可能發生,”還好,一名語文老師的機智終於派上用場,沒有人覺察這瞬間的微妙。
我的語調不再深沈、壓抑,我用一種近乎理直氣壯的語氣告訴孩子們,在一個陽光明媚、花香鳥語的早晨,那名小姑娘聽見了春天的聲音。甚至慷慨地宣布,至於她以後有沒有成為鋼琴家,每個同學都可以保留先前的答案。
一片驚嘆之後,教室恢復了平靜,我為這節課書寫尾聲:希望你們記住,每件事情的結局都是可以改寫的。
大概沒有什麼比保護了一顆心靈對美好的向往更讓一位老師引以為豪了,我相信。
發稿:2002年6月19日
更新:200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