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既然搞市場經濟,中國政府應該拋棄增長指標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胡少江

在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國務院總理、計劃委員會主任和財政部長都要報告前一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情況,提出來年的增長速度指標。會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每當官方的中國新聞機構的記者們授意就這一話題提問時,臺上的官員們無一例外的會借機就增長目標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為實施目標所準備的政策、措施等等大肆發揮一番。四年前,新任總理更將確保執政期間國民生產總值每年遞增百分之八列為施政綱領的第一條。

在實行市場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二十年後的今天,仍然由中央政府確定經濟增長目標,這不是一種正常現象。這樣做,或是反映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徹底性,或是反映其操縱輿論、欺騙普通民眾,二者必居其一,甚或兼而有之。我之所以這樣說,道理在於,如果中央政府宣布的經濟增長指標是認真的、可實行的,那麼,它必須有一整套措施確保其實現,而這便需要在資金、物資、勞動力的使用上作出具體安排。在此且不說這種計劃安排能否長期有效,只是一旦中央政府真地向此方向努力,那就是典型的向計劃經濟體制回歸了。中國二十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努力將付諸東流。反之,如果沒有過得硬的行政和經濟手段,中央政府憑什麼來確保增長目標?這樣一來,以經濟增長目標作為施政綱領不是欺世盜名的宣傳又是什麼?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中央制定了目標,各部門、各地區爭相仿效,紛紛制定部門和地區的增長目標。上海、北京、天津、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和所謂高新技術產業紛紛將年均增長定為兩位數,其他地區所定指標也都無一例外的高於中央指標。各級官僚們不僅以此向中央邀功請賞,而且借此作為控制社會資源、幹涉市場運營的合法利器。人們天天抱怨市場上充滿了行政幹預,統計上已經是系統造假,報刊上滿目虛報浮誇。殊不知,這些現象的根源正在於此。

在市場經濟下,政府不需要、也沒有權力制定經濟增長目標。試想,如果市場上的某一種商品供不應求,因而價格上揚,生產廠家認為增加生產會有利可圖,自然會增加生產。與此相關的原材料供應商也會相應地增加供貨。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政府旨在要求廠家增產的幹預都不過是畫蛇添足而已。反之,如果市場上供大於求,價格下跌,生產廠商自然會減少生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一味追求數量指標,強行要求廠家更多地生產,只能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當然,任何政府都應該對經社會經濟的發展進行監測,以便在需要的時候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以及匯率對經濟進行有限度的、合理的宏觀調節。在這方面,成熟而有效的監測指標常常是社會失業率、通貨膨脹率、社會投資等等。相比之下,中國政府在這方面的統計乏善可陳。尤其是失業率指標,至今為止中國從來沒有公布包括農村在內的全社會失業率,即使公開公布的城鎮失業率也與人們所親眼目睹的情況大相徑庭,因此無人相信。

有鑒於此,中國政府實在應該立即停止制定華而不實又容易編造的經濟增長指標,而將對經濟活動的監測轉向那些科學實際而又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指標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