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快餐時代 可有可無的閱讀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陳北橋

據說,若隱若現的文章題目可以增進人們閱讀興趣。但我還是迫不及待地想告訴大家,“快餐時代”或者叫“副刊時代”指的是我們身處其中的時代,閱讀的對象則是為民眾津津樂道的詩歌、小說、文學……,時過書遷。

上帝死了,人們無處藏身,只能回到世俗。這裏的人民既包括喜歡閱讀亦即主動閱讀的人群,也包括不拿閱讀當回事兒,閱讀亦可不閱讀亦可的人們――他們的閱讀是被動的,為了更好地生活,或者如儒家“學而優則仕”,讀書讀出名堂可以做官,做了官當然比做小老百姓好,於是閱讀被逐漸淡忘,遺忘在裝修華麗但是布滿塵灰的舊書架上。或者閱讀的時間被無限期地拖延了,很多人想到的是等自己退休或者真正意義上發財之後再讀些書。讀書沒有經綸事物重要,沒有以物物交換自己充當中介但是可以牟利的經商重要。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我們歸根到底還是唯物的,“存在先於本質”,吃飽吃好要緊。閱讀在這個時代太奢侈了。

我把人分成兩類,主動閱讀的,和被動閱讀的。前者不言自明,後者讀的是賬本和廣告,以及經商秘籍、處世法則。這些本來舊無可厚非。主動閱讀的不可以驕傲,你的精力放在了書本上,忽略了生存的要義,很可能成為現實社會裏面的弱者;被動閱讀的,總是能夠追隨潮流,撿那些最流行的書本閱讀,他們排斥經典,因為這些真正的傳世之作難以交給他們需要的東西。傳世之作普遍空談,涉獵的內容都是精神和形而上,直指靈魂的脆弱部分、不堅強部分或者最堅韌的部分,這些東西對於冷冰冰硬梆梆的現實生活,意義不大。

這樣的分類,在我看來,在這個堪稱“快餐時代”的時代,應該說是接近科學了。劃分人群的標準很多,以是否閱讀作為標準,應該是一個創舉。人作為一個類,前生的意識不會遺傳後世,只能在後天加倍努力、學習,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閱讀。閱讀不過是一個愛好,閱讀了也不見得你就淵博了,不閱讀也不見得這個人就弱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閱讀也是可有可無的,但是沒有人標榜自己從來不閱讀,除非是在那個史無前例的時代。文革十年其實也做不到遠離閱讀,因為要背誦老三篇,要學毛選,還是要閱讀,只不過閱讀的範圍很窄,但是篇篇都是經典,一句頂一萬句啊。

現在,人們可以閱讀的東西多了,反而不去閱讀了。人們熱衷的是“快餐”文字。不敢說是好還是壞。而且,讀了也就讀了,一般都是不求甚解,不去深想,更不用說寫讀書筆記、心得文章了。這種閱讀習慣使閱讀變本加厲地無關宏旨,對於現實生活。人們的心靈在變硬,不再溫暖和濕潤了,也不會被美好和永恒感動,大家樂得如此,感動了又怎樣,過後不僅僅是自己,聽說過這件事的人都會覺得無聊的。人們認為這是矯情,是有目的的,面孔上表現的譏笑,內心裏面在揣摩說這話的人有什麼目的。

我的一位大學同學(現在已經是國內知名度頗高的新銳作家了)曾經對我說,他關起門來聽貝多芬的《命運》會聽得淚如雨下。我記得當時我就有點不屑,認為他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標榜自己有藝術天賦。可我又很羨慕他有如此的悟性,很有些自慚形穢的味道。現在當然沒有人說這個了,即使淚如雨下了,也不會對別人說,會連自己都覺得可笑。我怎麼就哭了呢?一支曲子罷了,一個mp3,一段軟波表合成的樂曲,這時候淚水很奢侈,是為古人落淚,不值得,我們的淚水要留到更合適的時候流淌。比方說在上司面前表達自己被同事誣陷無比委屈,等等等等。我不想說書籍對於人類文明的進步多麼重要,我想說作為帶有田園牧歌色彩的傷感的閱讀無比重要,那是一種凈化。

我現在讀的都是電子書,是e-book,《飄》不過1兆多,《聖經》也不過兩三兆的樣子,人類文明的典籍現在都珍藏在我的硬盤裏面,沒有時間讀,對我現在的工作和升職意義不大,現在讀的都是企業管理,MBA教材什麼的。你能說這些書沒有意義嗎,比荷馬但丁有意義。有時候我就慶幸自己大學讀的是中文系,為了混學分還是讀了一些書的,否則這輩子也不會得窺人類精神的堂奧了。我現在在消耗陳年的積蓄,好在現在還沒有坐吃山空的跡象。我恐懼。

我常常和別人談起卡夫卡那句話:“我們需要的書,是一把能夠劈開生活冰海的利斧”,但是我們大家都過著張大民式的幸福生活,讓時光之鋸無聲無息地砍伐任何一個庸常的人都會有的平庸生活,妻賢子孝,衣食無憂,最好出有車食有魚,打打高爾夫,去一次新馬泰,我們現在感興趣的是這些。人是不能夠和時代脫節的,人被時代改變的部分太多太大了。

呼喚閱讀,向往閱讀。尤其是閱讀之後的背誦更是令人神往。閱讀已經不可得,遑論背誦!於是開始在這個午夜之後羨慕僧侶和修士修女,有那麼厚重的宗教典籍必須每天誦讀、翻閱。那是一種別樣的幸福啊。青燈黃卷,想象起來寒冷淒清,其實小房間裏充盈著難得一見的滿足和自足,甚至有一點點傲視我等俗人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