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自由的呼喚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Douglas Brinkley

本文作者是一位歷史學家,他認為,羅納德·裏根的1987年“柏林墻演說”是證明總統演說力量和他決心不理會傳統智慧而遵循個人信念的一篇不朽箴言。

最近,我應邀提名一篇20世紀美國總統發表的最具愛國熱忱的演說。顯然,這絕非易事。我的思路輾轉於那些令人振奮的演說之中,從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933年3月的就職演說(當時他使一個被經濟蕭條搞得疲憊不堪的國家感到放心,說他們沒有什麼東西可恐懼的,除了恐懼本身),到約翰·肯尼迪 (John Kennedy) 1961年1月那令人難忘的就職演說中的規勸“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麼。”但是,經過慎重考慮,我確定總統演說的極品之作應該是1987年6月12日羅納德·裏根在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 Gate) 前所作的柏林演說。在這篇演說中,這位總統呼籲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 (Mikhail Gorbachev) 拆除柏林墻。在這篇演說最值得紀念的句子中,裏根宣稱:“戈爾巴喬夫總書記,如果你要尋求和平,如果你要為蘇聯和東歐尋求繁榮,如果你要尋求自由,就到這扇門這兒來。戈爾巴喬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戈爾巴喬夫先生,拆除這道墻。” 裏根如何決定發表這個呼喚自由的演說的故事,值得重提。1987年5月,白宮演說撰稿人皮特·魯賓遜 (Peter Robinson) 奉命為裏根總統起草一份演說稿,總統即將前往正在慶祝建城750周年的歡騰城市柏林進行訪問。不幸的是,盡管柏林是歐洲幸運城市之一,擁有包豪斯學派的建築 (Bauhaus architecture)、莊嚴的國會大廈 (Reich- stag)、動物園 (Tiergarten Park) 和煙霧繚繞的卡巴萊式 (cabaret) 夜總會,但它卻被一道混凝土屏障分開,被鐵絲網所包圍。

1961年8月建起的柏林墻對傑斐遜的民主、人權、基本行為準則和自由化的資本主義來說,都是一種令人憎惡的當眾羞辱。這既醜惡又死氣沈沈的墻已成為蘇聯極權主義走向瘋狂的象征。顯然,任何不得不把其公民禁閉在大墻之後、或如裏根所說"不得不把它的人民像農場的牲口一樣圈起來"的社會,都是在對正義這個概念進行嚴重的侮辱。

魯賓遜不願意坐在他白宮中的辦公桌前起草這樣一份重要的國際演講稿,他飛到柏林,去觸摸這個城市的脈搏,並問了許多問題。然而,正是在一次宴會上,魯賓遜突然想出了“拆除這道墻”這個簡潔而有力的句子。當時,宴會的女主人、一位退休的世界銀行官員迪特·埃爾茲 (Deiter Eltz) 被問到有關柏林墻的事情,她突然用一只手攥起拳頭,猛擊另一只手的手掌,說道:“如果戈爾巴喬夫這個人對於這次開放和改革的談話是認真的,他可以變事實證明。他可以拆毀這道墻。”魯賓遜獲得了他正在搜尋的句子,即裏根將要發表的30分鐘演說的核心。當裏根讀到魯賓遜起草的演講初稿時,他很喜歡,特別是有關必須拆毀柏林墻的部分。但是,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卻炸了窩。他們懇求總統放棄有關柏林墻的那句煽動性的句子,認為對抗氣氛過於濃重。電話和備忘錄一陣風似地湧起,堅持認為應放棄魯賓遜的演講稿,或者至少要認真地重寫。

美國最高級的外交政策專家們也情緒激昂地要求裏根不要發表那篇所謂的魯莽而不適宜的挑釁性演說,認為它只會導致與克裏姆林宮的摩擦。甚至在裏根抵達柏林的那天早晨,高級助手們仍在懇求總統不要發表魯賓遜起草的那篇演說。裏根告訴他的高級顧問們說他將考慮他們的勸告。但是,在前往勃蘭登堡門的轎車裏,裏根告訴他的辦公廳副主任肯·杜伯斯坦 (Ken Duberstein) 說,他必須要講出關於拆除柏林墻的那個有力的句子。他帶著一種“無可奈何”的微笑,捅了下杜伯斯坦的肋骨,說道:“國務院那些家夥會殺了我,可這是應該做的事。”

那天下午,羅納德·裏根滿懷自信地吹響了呼喚民主的嘹亮號角。今天,這篇演說成了證明總統演說力量和一個人喜歡不顧傳統智慧而遵循個人信念的一篇不朽的箴言。這難道不正是我們對總統的期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