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淦:由“第三只眼”說開去--沈重與希望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沈淦大概有一個月了吧,我再也沒能進入“第三只眼”。
“網易--第三只眼”是我最喜愛的網頁之一。
記得那上面有一句欄目警語:在很多時候,睜開眼睛就意味著痛苦。記得那兒有“靜觀者思”,有“網言無界”,有“百姓紀事”。記得我們一班網友曾在那兒暢談“申奧”,討論“高薪養廉”,抒發對農民過重負擔的感慨,爭論造成十二億人口的巨大壓力該由誰來負責;我們曾聽楚風先生回憶其成長的過程,更為瀟瀏女士對上個世紀的平淡質樸的描述而感染。我個人則與臣學冬先生、志林先生為某個問題而進行過激烈的爭論,還有曼陀鈴、京東山人等等,雖未謀面,卻仿佛一個個呼之欲出……
然而突然有一天,“第三只眼”上不去了!從網頁顯示來看,是因為有“嚴重錯誤”,“你的請求被禁止”了,畫面上只留下一張哭泣的面孔,旁邊是兩行類似於調侃的大字:“哦!?出錯了……”好在再往右還有兩行對“出錯信息”的解釋:“該欄目正在進行技術升級;我們正盡快進行處理,同時對您造成的不便表示抱歉!”
哦,原來是這樣。在我的想想中,“技術升級”是要不了多少時間的。於是幾天之後再上去試試。哪知一個月過去了,也不知試了多少回,仍然是那個哭泣的面孔,仍然是那不痛不癢的“抱歉”!為什麼,為什麼?是不是“第三只眼”的言辭過於尖銳,過於偏激,觸怒了某些手握實權的人物?是不是國人本來就不該有那冷靜觀察的“第三只眼”?或者你即使冷靜觀察了,也只能藏在心中“腹誹”,卻不能形成文字,示之於人?於是,我又由“第三只眼”而想起了“中國報道”。
“希網網絡”的《中國報道周刊》也是我最喜愛的網頁之一。名義上是“周刊”,實際上有時候每天都有,有時候兩三天、三、四天出一期。然而在春節之前,忽然整個星期見不到它的蹤影了。終於,2001年1月11日,第152期《中國報道周刊》又和大家見面了。原諒我當一回“文抄公”吧,因為那一期的《篇首寄語》實在太好了:
“經過一番波折,《中國報道周刊》終於重新開放了。另外,經過編輯們的努力,中國報道的網頁(http://www.mlcool.com)也正式開通了,按20大類收錄了150期的共721篇文章。希望我們大家能共同愛護、珍惜我們這一片小小的天地。
“我們一直沒有放棄
“每一次傾聽的聲音,每一雙握過的手,每一條走過的街道,每一座凝望的村莊,都沒有忘記,都留在心裏。
“每一聲呼喊都有回應,每一次關註都讓我們感動,每一種鞭策都是力量。
“也許我們的聲音有些喑啞,所以你不曾聽見,也許我們的背膀有些酸疼,而你正需要扶持,那麼請你也張開口,因為你的聲音就是我們的聲音,請你也伸出手,因為你的力量就是我們的力量。
“每一次擊響鍵盤,每一次端起相機,我們都和你在一起。
“因為你的善良,我們一直沒有放棄。
“因為你的堅韌,我們一直沒有放棄。
“因為你的痛苦,我們一直沒有放棄。
“因為你的希望,我們一直沒有放棄。
“因為生命想鮮花一樣美好,愛想陽光一樣動人,因為真實想巖石一樣堅固,良知想野草一樣勁生,我們一直沒有放棄。
“一年就這樣過去了,一個世紀就這樣過去了。如果未來,我們還能回答一直沒有放棄,那麼現在,就請你和我們一起努力。
“明天就是新世紀。”
噢,朋友,我不知道您讀了這段文字有什麼感想,而我的腦海中只有兩個字:希望。而且,我還想悄悄地告訴您:我那不爭氣的眼眶,竟然有點濕潤了。
今天,“第三只眼”沈默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國報道》,它當真是在進行那艱難的“技術升級”,還是也碰到了“波折”,不得而知;它“升級”成功或沖破“波折”後,會不會換藥不換湯,被閹割了靈魂,也不得而知。然而,如果它確實碰到了“波折”,作為他的老讀者與老作者,我倒不能不說幾句。
掌握“網易─第三只眼”命運的人啊,你難道不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嗎?與其堵塞,何如疏導?俗話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周厲王壓制言論,弄得道路以目,結果怎麼樣?國人一暴動,就被趕下了臺。子產不毀鄉校,開放議政風氣,卻使鄭國得到治理。也許你不屑一顧:老掉牙的故事,又是幾千年前的舊事,怎能拿出來與現在相比?我們比周厲王的力量強大得多了,何必學那子產迂夫子?那好,你既然聲稱要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馬克思的話總該聽幾句吧?1841年底,普魯士政府頒布了新的書報檢查令,馬克思立即於1842年初撰文抨擊,這就是馬克思的第一篇政論文章──《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其中有幾段絕妙文字:
“你們贊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並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出同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麼卻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有一種存在形式呢?”
“每一滴露水在太陽的照耀下都閃耀著無窮無盡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陽,無論它照耀著多少個體,無論它照耀著什麼事物,卻只準產生一種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7頁)
是不是還要舉些更實際的例子:當年國民黨身為執政黨時,幾乎動用全部的宣傳工具,大罵共產黨“窮兇極惡”、“共產共妻”。你說奇怪麼?共產黨非但沒有被罵垮,還日益壯大,並最終打敗了國民黨,取得了除臺灣以外的全國政權。現在呢,天下已經打下來了,某些神經衰弱的人,難道連“第三只眼”中一些比較尖銳、偏激的言辭也不願聽、不敢聽,必欲除之而後快麼?
我明白,別說什麼大禹治水、周厲王、鄭子產的故事打動不了某些掌實權的人物,打動不了能夠決定“網易─第三只眼”之生死的人物,在他的眼中,區區這篇文章,更是不值一哂。即使偉大如馬克思,那又怎麼樣?普魯士政府的書報檢查令,大概也不會因為馬克思寫了那篇抨擊文章而廢止吧?然而,水要流動,堵是堵不住的,這應該是個真理吧?新興的互聯網更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第三只眼》上不去了,《中國報道》仍在,還有《熱門話題》、《中國研究》;還有層出不窮的新網站,還有令人目不暇接的新網頁……即使那《第三只眼》果真被封掉了,還會有新的《第三只眼》產生。因為,人們需要它,時代需要它;因為,還有一大批“沒有放棄”的人們,他們正在“一起努力”。
回來吧,第三只眼。
發稿:2002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