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中國思想禁錮事件述評(三)絞殺網絡自由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任不寐歷史上任何一個封閉性社會都沒有遇到過信息技術如此直接的挑戰,那就是電話和傳真、特別是互聯網絡對中國管制體制的挑戰。在政治史,特別是在自由主義的歷史上,這的確是一個史無前例的事件。一百年來,不斷有論者感慨中國的不幸,總是有惡運來折斷中國的各種現代化努力,在這種意義上,中國被看做是一個倒黴的民族,不過上帝不僅是公義的,也是仁慈的,網絡技術就是上帝送給世界上人口最多災難最重的的子民走向“開放社會”的一把鑰匙。“一部分人因此先自由起來了”,一個虛擬的自由中國在誕生。
當然,樂觀主義者應該別忘記自己生活在哪裏。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並沒有使中國進入工業社會,因此,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的網絡的發明,也未必會在短期內使“第三波”席卷中國。九十年代末,管制已經延伸到網絡世界。這是農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的沖突,這種沖突在一定時間裏導致了網絡自由的覆沒。不過這一悲劇有某種喜劇性質:因為控制網絡自由更明顯地表現了控制體制的力不從心。
下面這則消息代表性地說明了當代網絡控制一些特點。2001年10月17日,一些在上海采訪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的各國記者抱怨,他們無法從大會新聞中心的計算機上接駁到一些境外媒體的網頁。一位美國之音的記者抱怨說他在會議的新聞中心連自己公司的主頁都進不去。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主辦機構的發言人章啟月剛剛宣布將召開一個關於互聯網和區域新經濟的記者招待會,就有記者請她解釋為什麼新聞中心把一些網站被屏蔽了?據《BBC》報導:記者們說,他們在新聞中心無法到一些臺灣媒體和外國媒體的主頁,例如美國之音(VOA)、英國廣播公司(BBC)、《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章啟月回答說,對此無法置評。法新社報道引述章啟月的話說,“也許互聯網數據交換出了問題,我
不知道”,引來記者一陣嘲笑聲。章啟月表示,因為擔心民眾的思想會受自由傳播的信息影響,中國大陸政府屏蔽了許多境外網站,並且對國內網頁內容進行監控。(引自木子網絡新聞)
⊙ 網絡自由的生生死死
2000年以來,特別是法輪功事件以來,中國封閉了很多海外網站,制定了相關法規,而且網絡警察也應運而生。同時,國內一些著名思想網站被勒令關閉。介紹一些網站被關閉的聲明是必要的,從中可以看到當局管制互聯網絡的努力以及網絡自由的無奈。我們看到,這些聲明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明明是因為政治原因被關閉,但卻得聲明是個人原因或技術原因,並且強調是自動關閉的。我想,這種言論自殺將給下個時代的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然,如果下個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的話。
一、《思想的境界》關站聲明
本站因為完全個人的原因自即日起關閉。
感謝13個月裏對本站和我給予無私關懷和幫助的師長、朋友;感謝無數來自四方的鼓勵。
是你們陪伴我走過日日夜夜。
願上天保佑我已在天堂的母親,願上天祝福我的父親。
對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始終懷有不曾泯滅的深情。
李永剛
2000年10月14日
再致各位關心本站的朋友
發布關站消息以來的短短十幾個小時裏,我接收到了許多的反饋,各種聲音和情緒混雜其中,讓我無法喘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的說明過於模糊。在此,謹向那些對此事寄托了情感和情緒的人們致歉。但我必須指出,部分海外網絡媒體對這一私人事件進行了太多泛政治化的猜測和聯想,部分中文論壇上流傳的消息也是基本失實的。我想我應該出來做一個詳細的說明以正視聽:
1、關站與政府或政治無關:
事件的性質是個人關站而不是被封:迄今為止,從未有政府任何部門或有關人士要封殺本站;這是一個完全個人化的決定。
2、關站與宏大的主題無關:
直接的原因是自己不堪負荷,是出於對“小我”的偏愛。自去年9月開辦時的小小主頁,做到今天初具規模的學術思想網站,從頭到腳,從內容到(膚淺的)技術都是我一個人在做。我曾經說過,“除了堅持,我一無所有。”我對它傾註了太多的心血,投入了超負荷的時間和精力,當然,為此我獲得了精神上的強烈自足。我感謝13個月裏對本站和我給予無私關懷和幫助的師長、朋友;感謝無數來自四方的鼓勵。是你們陪伴我走過日日夜夜。但這些已經越來越不能減緩我身心的疲憊和緊張。自從家母仙去之後,我希望年邁的父親能夠多一點安定和幸福的感覺,我希望自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乃至金錢來充實老人的晚年生活;和我風雨同舟的女友為了支持我的事業,這一年裏放棄了太多正常的要求,默默認可我把那些應該在花前月下的浪漫時光給了冰冷的屏幕;最近幾個月裏,我的身體各項指標都急劇惡化,朋友們都不相信一個人真的能長期堅持只睡4~5小時。對於高校教師而言,還有更重要的是,這一年裏,我個人的學業和工作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沒有寫出一篇象樣的文字,沒有看過一本完整的書。所有這些,都使我痛下決心:改變這些狀況的決定必須盡早做出。只不過由於我沖動的品格和急躁的心理,決定一旦做出,就覺得要立刻實施,快刀斬亂麻,沒有給人緩沖的時間。在此再次向大家致歉。在這一點上,我誠懇的接受諸位的批評乃至責難。我給自己準備的辯解是任何人都有權追求個人的幸福。
3、本站的定位是思想學術:
定位於學術思想網站,是我始終堅持的立場。我可以不隱瞞自己的自由主義傾向,但我希望這個網站能夠以一種兼容開放的心態認真傾聽學界的各種聲音,希望能夠把那些真誠探討中國問題的人和文比較集中的展示出來。百年裏風雲激蕩,一代一代中國人在解讀世界潮流、反思傳統文化、直面現實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深刻或有價值的成果。這是我們無論如何不該輕易拋棄或否定的精神財富。那些人或文或許有與主流意識形態相左的地方,但正是有了各種不同觀念的撞擊,思想才能匯成大潮,創新才有根基。
4、互聯網時代的學術與思想交流
我一直感概。本站有幸在互聯網大發展的時代誕生,並有幸追隨它的潮流深切感受中國的可喜變化。網絡作為新興的傳播與交流工具,必定將在未來發揮更大更廣泛的作用,也使得個人可以因此表現出從前難以想象的力量。互聯網上的學術和思想交流開創了一種新的空間甚至模式。本站的關閉或許有一些遺憾,但更大的浪潮早就滾滾而來。一些更大更好的網站已經清晰的呈現了出來,而那些公共的努力更有助於建構理性、溫和和健康的學術思想平臺。作為中國人,我從不掩飾自己的“愛國”情結,和一些人的想象不同,我所做的一切,捫心自問,都是為了我心中那個始終不渝的夢想: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普世價值的弘揚。因為對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實在是懷有不曾泯滅的深情。
最後重申:本站因為完全個人的原因自即日起關閉。你們可以譴責我的自私,但所有的借題發揮與我的立場和選擇無關。
李永剛
2000年10月14日晚
二、2001年6月16日《萬千網絡·熱點話題》公告:
近期有些帖子內容超出了本站作為了一個技術和學術性論壇的宗詣,現已經關閉。今後還將陸續調整各組設置和結構,避免與技術或學術無關的內容,影響大家對技術類話題的討論。
希望大家不要再發一些敏感內容的話題,否則引起的一切後果,本站無力負責。特此說明並致歉。
關閉熱點等組的補充說明
1、眾所周知,為了保護和促進互聯網的順利發展,黨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網站的內容做了一些必要的限制和規定。做為網站的管理者,我們從來都是堅定不移、毫無保留地貫徹和執行,網站的運營,也一直在接受並密切配合有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
2、萬千網站自建站以來,一貫堅持以技術討論為主的宗旨,目前已有的四百多個討論組,絕大部分都是圍繞著這個目標陸續建立的,深得眾多熱心網友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在萬千,大家討論技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氣氛融恰、人氣漸旺。
3、隨著上網人數的增加和內容的日趨增長,不免有極少數不適當甚至過激的言論混雜於個別的討論組中,成為網站上的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政府有關部門本著愛護網友、愛護網站的原則,做出了善意的提醒。
4、從技術角度講,網站上出現的任何內容,通過特定的手段,必定可以追查到原始的出處。用戶若在本網上散布和傳播反動、色情或其他違反國家法律的信息,系統的記錄有可能作為用戶違反法律的證據。為了萬千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是為了各位網友自身的利益,我們鄭重請求廣大網友,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也尊重本站的建站方針,不要在本網站上帖那些與技術、學術等無關的過激甚至不良言論。
5、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網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何等便利的溝通工具。在這裏,我們可以找到極為豐富的討論話題。可以談論工作、學習、生活、娛樂;可以切搓技術、探討學術、交流情感等。我們陸續關閉了一些容易引出過激議論的組名,希望大家能夠諒解。愛惜自己,也愛惜網站。在任何時候、在任何組裏,都不要再發那些內容過激的文章。一經發現,將很有可能會被記錄、追蹤,並成為違犯法律的證據,後果不堪設想。請大家三思而後行。
6、今後,我們將繼續關註所有討論組裏的帖子內容,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對於那些容易引發過激討論的組名,可能在沒有預先通知和說明的情況下進行關閉、刪除、調整等處理,請大家給予諒解和積極配合。以後的建組和內容管理,都將緊緊圍繞著技術、學術、娛樂等遠離不良信息的方面展開。萬千網站將致力於發展國內最成功的技術、學術和娛樂類等論壇網站而和廣大網友們一道做出不懈的努力。
三、關閉《不寐論壇》的聲明
昨夜不寐論壇終於因“種種原因”被“單方面”關閉了。在經過了6個月的風雨苦撐之後,流言止於悲劇,思想墜入虛空。
感謝您這些日子和我們一起渡過的日日夜夜。這裏暫時只能成為“風草纖纖的墓地”。但我們能在記憶中聽見過去那些溫馨的點擊聲,如在黑夜空谷的孤獨中聽見同類的由遠而近的腳步……
昨夜《不寐之夜》網易鏡像也突然被關閉。關於《不寐之夜》,我有很多話,卻不知怎樣說起……
任不寐
2001年8月2日
四、《天涯縱橫》暫時關閉的聲明:
原《天涯縱橫》欄目系天涯社區與《天涯》雜志社合作創辦。因雙方合作已於2001年7月30日到期,該欄目決定暫時擱置,請網友諒解。
五、為了明天會更好——寫在索易《熱門話題》告別之時(有刪節)
從1997年11月27日創刊,到2001年6月18日謝幕,索易《熱門話題》竟然幸運地跨越千年之交,綿延802期,註冊訂戶達到23萬5千余人,受到了《中國青年》、《萌芽》等雜志及若幹網上網下媒體的關註和傳播。而諸多言談,乃吐之而後快的在喉之鯁罷了,不揣淺薄,且作引玉之磚。思想的火花猶如黑夜中一閃而過的流星,在民眾的心中留下淺淺的痕跡,成為有朝一日的火種,這已經足夠了。……
鶯歌燕舞之側,講一點逆耳忠言,發一點無關痛癢的牢騷,還非得躲在這個角落,《熱門話題》到今天,該是說再見的時候了。 ……
索易《熱門話題》編輯 吳亮 朱瑛石
二○○一年六月十八日
2001年6月份以後,中共慶祝建黨80周年需要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網絡媒體成為整頓的對象之一。在這段時間了,關閉網站進入一個高潮。在這次關閉網站的浪潮中,《西祠胡同》等一些思想論壇被關閉,當然,公開的聲明是:“因技術調整暫停運作一星期”,這個“一星期”是遙遙無期的。
⊙ 網絡長城的建設
具體說來,對網絡自由的管制是通過三種方式來進行的:整頓網巴,以法制網和網警監控,僅僅2001年五月一日至六月十五日期間,全國至少有八千多家網吧被當局勒令停業及關閉。與此同時,有些地方實行了上網身份證登記的制度。
另一方面,中國當局推出一系列政策及法律來加強對互聯網的控制。2000年初夏,中共中央開了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隨後《人民日報》發表了的關於互聯網負面影響的評論員文章,“早已籌劃的多項法規政策連續出臺,刮起了互聯網上的暴風驟雨”(?)。
2000年11月27日《檢察日報》正義網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直截了當地說明了這一“法制化”建設的動因和目標:網路媒體“不能聽之任之”,這篇署名文章指出,網路媒體已對大陸傳統的媒體管理體制造成嚴峻的挑戰。由於網路媒體對國家和社會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因此絕不能聽之任之,應加快研究對策,制定法律,搶占網路管理上的“制高點”。
包括此前的相關法律在內,中國網絡法制化建設的主要“成果”是:
《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1994年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7號)、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2號)、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2000年9月20日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通過)、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2000年10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第三號令)。
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各地根據這些法規都相繼制定了“實施細則”,比如,北京工商局就“立法”限制網路廣告經營。這些法規在各網站廣泛公布,更具有諷刺的是,所有BBS都同時標明“莫談國事、後果自負”的警告。這使人懷疑歷史上的黑暗時代是否又復辟了。
⊙ 網 警
中國政府在九十年代為了維護穩定增加了相關投資,其中,“網絡警察”就是政府轉移支付新的消費對象。關於中國網絡警察的運作方式,《西祠胡同》某論壇上的一篇文章介紹說:
網警大都很年輕,基本上都畢業於各個高校的計算機系,對電腦以及網絡相當的精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每個人都是網絡專家。網警的主要任務,就是對網絡進行監控。他們不停地在各個網站和網站上的各個節點(特別是各網站的論壇網頁)進行搜索,一旦發現有極不健康的內容,包括色情、謾罵、各種可能的機密、反黨反社會主義言論、對領導人進行人身攻擊等等多方面的內容,便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封閉。在采取措施時,根據網站所在國的不同有所區別。對於國內網站,又根據網站所屬(單位或個人的)進行區別,同時根據發布者(單位或個人)及發布所用場地(網站、網頁或論壇上貼貼子)進行區別。對國內網站出現上述內容的,由於網站在國內,他們很快就能查明網站所在地以及網站的所有者是誰,然後通過電子郵箱發出秘密通信,警告網站要註意,讓網站查查是自己發布的消息還是被人利用;如果警告沒起作用,則通過警察系統通知網站所在地公安部門對發布人進行處理或直接用技術手段對該網站主機進行封閉。對於外國網站,即使是查出其所在地,也不可能對其主機進行封閉,因此一般是在國內對其通道進行封閉,關掉其網站指向,或是對其網站的相關網頁進行國內的第二遍再加工,如將有不良內容的部分進行屏蔽。對國外網站進行封閉,雖然國內的網民看不到了,但國外的網民仍然可以看到,從效果來講,始終不如國內的來的徹底。國內網站上各種論壇的貼子,向來是網警關註的重點,對於一些熱門論壇上的熱門貼子,更是實行24小時不間斷控制。一旦發現哪個貼子有問題,而版主又未能及時刪除,他們便會直接登陸網站進行刪除,並對版主進行警告。所以,有時大家發現自己的貼子被刪除了,並不一定是版主刪的。不知道的,還一直在罵版主,讓版主白白受了許多委屈。另外,不管你是在家裏上網發貼子,還是在網吧上網發貼子,網警都可以輕易地找到你,並利用公安部門所存儲的個人有關信息,輕易地知道你的工作、地址等全部信息。
有人統計,自中國大陸於1994年3月20日被正式接入Internet以後,於1995年5月向社會開放網絡並提供全面服務。數年以來,Internet在國內呈現出快速持續發展的局面,並且開始在經濟、文化、政治、教育等各個領域顯現其巨大的效應。據CNNIC的最新調查,截止到2001年1月,大陸的網民總數已達到2250萬人(CNNIC對中國網民的定義為:平均每周使用Internet一小時以上的中國公民),上網計算機總數則達到892萬臺。這種狀況和網絡管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短期內我們無法預測網絡管制的進一步走向。互聯網上的一篇文章說:就中國大陸封殺敏感址並試圖以“林海”事件殺雞儆猴來看,新聞封鎖的努力還在延續。但是,從純技術的角度說這種努力確實是徒勞的,只能給自己的形象打上負分。
發稿:2002年1月23日
更新:2002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