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曹長青: 百年新聞自由夢──大陸新聞業遠比美臺港落後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曹長青

從名報人邵飄萍因報導新聞被北洋軍閥殺害,到儲安平在文革中被鬥失蹤,再到倍受中共摧殘的徐鑄成淒然而逝,中國的報人們過去百年追求新聞自由的歷史,可謂充滿血和淚。

追求,吶喊,奮鬥,一百年過去了,今天中國大陸不僅仍無新聞自由,而且比當年腐敗的清王朝控制得更嚴厲──近年「世界無疆界記者協會」的報告,中國大陸都被列為全球最沒有新聞自由的前十名國家之一,而江澤民則被視為記者的敵人。據法國記者組織上個月的報告,自江澤民出任國家主席以來,有四十名大陸新聞記者被逮捕,其中有十人仍在獄中。

中國大陸的新聞業在世紀末的今天,不僅落後於西方和其他亞洲國家,甚至落後於本世紀初的自己。

■ 《光明日報》發行量還不如紐約地方小報

第一,橫向比較上,中國大陸的報業落後於其他國家。例如以美國的報紙為例,據今年五月號美國新聞專業雜志《Brill"s Content》公布的最新數字,美國每天出版的報紙共有一千五百零九種。以美國目前兩億七千萬人口的基數計算,等於每十八萬人擁有一張日報。

據北京「中國記協」今年九月公布的數字,目前大陸共有報紙兩千零五十三家。而去掉其中的各類周報、旬報等,實際上日報種類和美國差不多,在一千五百種左右。但中國大陸人口是十三億,是美國的五倍,那就等於說,中國大陸人均擁有報紙種類的比例,只是美國的五分之一。

如果和臺灣比較,大陸人均擁有報紙種類比例更低。臺灣只有兩千三百萬人口,但報紙有三百六十種,等於平均每六萬人就擁有一種報紙。人均擁有報紙比例是中國大陸的十倍。

而七百萬人口的香港,則擁有報刊七百四十九種,等於每九千多人就擁有一份報刊,報刊密度居全球之冠。這還僅僅是報紙種類,在發行數量上,中國大陸的報紙更是無法和西方報紙相比。在美國,一千五百家日報中,多數報紙的發行量都超過十萬份,主要大報的發行量都在百萬份左右。如《紐約時報》,平時發行一百萬份,星期天發行一百六十萬份。美國的另一家大報《華盛頓郵報》平時發行八十萬份,星期天發行一百四十萬份。金融大報《華爾街日報》平日發行量就達一百五十萬份。即使一些地方報紙,也都有很大的發行量,例如紐約的地方報紙《每日新聞報》,日發行量在八十萬份,它的競爭對手《紐約新聞報》也達到每日六十萬份。而中國大陸的報紙,雖然發行種類不算少,但很多報紙發行量很小。例如,全國性的大報《光明日報》,發行量只有二十萬份。而被稱為大陸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人民日報》,雖然由於中宣部三令五申,強行要求各級組織訂閱,但發行量也只有一百萬份左右。而且據郵局的統計,百分之九十五是公款訂閱。

■ 一百年前中國人均擁有報紙是現在四倍

第二,縱向比較,中國大陸報業趕不上世紀初。辛亥革命結束帝制後,中國的報紙曾進入一個黃金時期,報紙達到五百多種。當時中國人口有四億,文盲比例是百分之八十五,即能夠識字看報的人僅有六千萬,以這個數字計算,平均每十二萬人就擁有一種報紙。今天中國大陸文盲比例是百分之十七,可以識字看報的人有十億七千萬。以現有的兩千零五十三家報紙計算,平均每五十二萬人擁有一種報紙。這個比例是近百年前中國人均擁有報紙的四分之一。

三十年代,張季鸞在上海辦的《大公報》,曾獲得美國「密蘇裏新聞學院」頒發的新聞獎,而在亞洲,只有日本的《讀賣新聞》也得過這份殊榮。

■ 三十年代中國擁有英文報紙二十家

兩個月前,英文《上海日報》創刊,加上原有的《中國日報》,中國大陸有了兩家英文日報。

但在三十年代,僅僅上海一個城市,就有四家英文報紙。當時全國各地有英文報紙二十多家,是今天中國大陸的十倍。

據曾虛白主編的《中國新聞史》的統計資料,從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到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這一百年間,中國的英文報刊達九十六種之多。而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大陸,才剛剛有了第二家英文日報,而第一家英文日報也是八十年代初才創刊的。

臺灣雖只有兩千多萬人口,但卻一直有兩家英文日報,三個月前臺灣又有了第三家英文日報《臺北時報》。而且臺灣不僅允許西方報紙在當地發行,而且《亞洲華爾街日報》、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合辦的《國際先驅論壇報》等英文報紙還可以在臺北當地印刷,使讀者能更快得到外部信息。

而在中國大陸,不要說至今不允許任何西方大報在當地印刷,還對西方出版物百般設限,禁止發行。美國《時代》雜志獲準在中國大陸有外賓的賓館出售,但稍有中國政府不喜歡的內容,不是雜志被剪撕,就是當期雜志被禁。例如一個月前有期《時代》雜志刊載了對達賴喇嘛的采訪,北京當局則將該期雜志全部查禁。

■ 中共的報紙是「假報紙」

第三,從內容上比,中國大陸的報紙則是「假報紙」。中國大陸的報紙雖然也是以新聞紙形式印刷、發行,也是采用新聞報導的寫作格式,但它沒有新聞報紙的靈魂獨立性和真實性。雖然它的樣子全部都像西方的報紙,但其實是一種「假報紙」,或者說是一種以報紙模樣出現的宣傳品。它很象美國的一種摔交角鬥比賽,樣子像在真打,真鬥,拼摔得死去活來,但其實都是表演的,不是真格兒的。

在美國,報紙可以揭出「水門醜聞」導致總統下臺;報紙還可詳細報導總統的性醜聞,讓他狼狽不堪。即使在臺灣,今天報紙也可以罵李登輝,罵蔣介石,罵任何政府高官。

而中國大陸的報紙,不要說批評政府領導人,連人權、制度、外交等眾多領域都不許自由評論,更不要說敢為政府取締的法輪功說句公道話。當一種被稱為「報紙」的出版物對政治、經濟和制度等重大問題都不能獨立發表意見,不能客觀報導時,這樣的出版物無法被稱為現代意義上的「新聞紙」(newspaper)。

■ 煽情小報同時腐蝕記者和讀者

第四,中國大陸的報紙越來越「小報化」。目前大陸的小報在種類和發行量上都占了三分之二市場,大有和黨報分庭抗禮之勢。這種現象既標志報紙在爭取新聞自由,同時也增加了「小報化」傾向----追求煽情,聳人聽聞,以訛傳訛,弄虛作假----在愚弄讀者的同時,也敗壞著記者的口味,形成雙向腐蝕。

大陸報紙中頗受讀者歡迎的包括《羊城晚報》和《北京青年報》。但這兩家被視為辦得不錯的報紙,仍表現出沒有專業常識。例如,在中共駐南領館被炸次日,這兩家報紙都使用了新聞最忌諱的煽情語言。《羊城晚報》的頭版通欄兩行大標題是「炸我領館,就是炸中國;中國人民憤怒了!」《北京青年報》的通欄大標題是「震驚,憤怒,抗議!」

新聞的基本常識是要用事實說話,不可以用形容詞,更不可以使用狂熱渲染情緒的通欄標題。例如,《紐約時報》幾年前在報導紐約世貿大廈被炸事件時,使用的通欄兩行大標題是「貿易中心被擊中,懷疑是炸彈;五人喪生,上千人逃出冒濃煙的大廈」,完全是報導事實,沒有任何感情色彩。後來俄克拉荷馬州政府大樓被炸,《紐約時報》的通欄三行大標題是「俄克拉荷馬城發生汽車炸彈攻擊;九層聯邦大樓被毀;至少三十一人喪生,很多人失蹤」。即使是面對肯尼迪總統被暗殺這樣震驚整個美國以及世界的事件,《紐約時報》只是使用了這樣的通欄三行大標題:「肯尼迪在達拉斯的車中被阻擊手暗殺,約翰遜在飛機上宣誓繼任」。也是僅僅報導事實,沒有任何煽情成份。在一百多年前,當「泰坦尼克號」巨輪在大西洋上沈沒,導致一千五百多人喪生的慘劇發生時,《紐約時報》的通欄四行大標題也僅是:「新客輪泰坦尼克號撞了冰山;船身在半夜時分下沈;女人已上救生艇;零點二十七分接到最後一個電訊」。這些都是多麼重大的新聞事件,但在專業化的報紙上卻找不到任何情感化的語言。
西方和中國大陸的報紙嚴格說來無法比較,因為一邊是專業化的新聞報紙,一邊是政府擁有、以宣傳大於新聞為標準的「假報紙」。西方的報紙被稱為三權分立之後的「第四權」,主要功能是批評政府,監督統治者。而中國大陸的報紙是極權之後的「第二權」,宗旨是維護共產黨的統治,為皇帝編織新衣。兩者功能南轅北轍,不可同日而語。

共產統治不結束,中國大陸就不會有真正的新聞自由。一百年前無數報人前赴後繼追求的新聞自由夢,只有盼在下個世紀夢想成真。

——轉自《不寐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