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官場奇聞:一夜提拔幹部480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10月7日訊】 突擊提拔為哪般天津日報報道,洋縣位於秦巴山區,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這個只有43萬余人的縣卻有96個縣直部門和鄉鎮。每年6000萬元左右的財政收入要養活6830多名幹部職工,導致幹部工資不能按時發放,教師工資被拖欠。然而,與當地貧困的農民相比,幹部仍是令人羨慕的職業,特別是戴上官帽後,在當地更是非同一般。於是很多人把眼睛盯在官位上,想當官的人越來越多。
1995年10月,面對當時鄉鎮換屆、撤區並鄉鎮和眾多想當官的人,時任洋縣縣委書記的邱軍有了自己的想法,何不用小官帽”自己的仕途鋪墊,以博得部下的擁護,好讓自己早點到市裏任個職位。於是,從1995年11月至1996年12月,在邱軍的建議和主持下,洋縣集中進行了5次大規模的幹部調整提拔。
按照編制,洋縣鄉鎮領導幹部的職數為191人,實際配備430人,平均每個鄉鎮的職數達13.4人,超配239人,超幅達125.1%。加上縣直機關又超配幹部68人,共超職數配備幹部307人。
對於邱軍違反黨中央關於選拔任用幹部規定,大肆提拔幹部的問題,有人說,這是邱軍給自己撈政治資本;也有人說他有賣官嫌疑,但紀委卻查無實證。不過有一點是明顯的,在縣級機構改革、鄉鎮換屆、撤區並鄉過程中,邱軍用增設機構、超職數提拔幹部來回避矛盾,甚至拿官位送人情。
邱軍於1997年3月升任漢中市副市長。
一夜提拔480
洋縣5次大規模違規提拔縣直和鄉鎮科級領導幹部,導致縣直各部門和鄉鎮機關官滿為患。最為典型的是1996年4月18日晚那次縣委常委會。洋縣一位縣級老幹部回憶說:4月18日晚上,洋縣一夜就提拔了480多名科級幹部,這簡直創造了共和國幹部任命史之最。
那天晚上的常委會是7時30分以後開始的,一直開到淩晨1時左右才結束,由於會上討論”被提拔的幹部太多,對每個被提拔者只介紹姓名、年齡、性別、擬擔任的職務擬擔任的職務等,就按照名單通過了之。許多幹部的調整沒有按規定進行民主推薦和民意測驗,有的被提拔者未進行過考察,有的考察材料只有二三百字,有18個被提拔者根本沒有考察材料。
對於洋縣各部門成批產生的領導,一位老幹部這樣描述:由於當時幹部提拔得太多、太濫,甚至連個別部門的領導都說不清本部門到底有多少領導,每個提拔者只知道自己是領導。記者在龍亭鎮采訪時了解到,這個鎮機關的副科級以上幹部多達17人。人多無事可幹,縣直一些部門的幹部上班時間幹脆坐成一堆侃大山”。
冗官何以被提拔
洋縣大規模違規提拔幹部,不僅是一起全國罕見的人事腐敗案,而且在共和國幹部任用史上也沒有先例。這麼多的冗官為什麼能被順利提拔起來?
邱軍作為縣委書記,帶頭提出嚴重違反組織原則的錯誤主張,個人意志代替了民主集中制原則,為提拔冗官”開了綠燈。在洋縣縣委先後5次大規模違規提拔幹部的常委會上,主管組織的副書記李耕文、副書記胡建民以及副書記、縣長袁寶成等都沒有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大多數被提拔者沒有進行廉政鑒定,會上也沒有人問及,致使文革中犯有嚴重錯誤的、涉嫌犯罪的、剛受過司法處理的、被取消預備黨員資格的、被取消入黨重點培養對象的人也被提拔了起來。
任人唯親、用人上的不正之風是大量冗官被提拔的又一個原因。當縣委常委會討論幹部任命時,被提拔者中總有一些人是常委的親屬、子女或朋友,甚至是縣委、政府、人大、政協領導的親屬。這些人在討論幹部時唯恐自己的親朋好友提拔不上,大都沒有回避,當然也就只好聽縣委書記的話,明知不對也放棄原則。
發稿:2001年10月9日
更新:2001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