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陳耳金礦粉塵紀實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10月25日訊】“好多人都不行了,麻莊河村的李光山死了,蛟溝村的李光成死了,江謀福死了……麻莊河村的李光意這幾天正給自己修墳,咱們上去不一定能見到人……”領路的人給記者介紹情況。“切諾基”采訪車艱難爬行在山陽縣石佛寺鄉崎嶇泥濘的山路上。
相鄰的幾個山村,幾十個青壯年先後喪失了勞動能力,並不時有人撇下妻兒離開人世。起初沒人能說清這是咋回事,就知道他們生病的親人去洛南縣的陳耳金礦打過工,回來後身體就一天不如一天。直到2000年2月,一位去那裏幹過活的民工在西安檢查後,才知他們患的是可怕的職業病———塵肺。
秦吉友,黃泥河村人,33歲,四肢細得如同麻稈,耷拉著腦袋蹲在自家門檻上,嘴裏不停地“噗—噗—”向外吐氣,門框上吊著打完鹽水的藥瓶。他在金礦掙的2萬元,治病都花光了,還欠了5千元的債。病重時躺在床上翻身都困難,只能張著口向外哈氣,身上的虛汗像下雨。
悲慘的故事一個接一個,在石佛寺鄉的3天裏,記者采訪本上患有塵肺病的名單不斷增加:周禮長,26歲;郭啟志,33歲;王傳明,29歲;王書金,30歲;李光春,33歲……僅這一個鄉就有約40人患上這種職業病。
今年10月13日,記者喬裝成民工,暗訪被礦工稱為“吃人魔窟”的洛南縣陳耳金礦,借助手電光貓腰進入一個坑道前行,安全帽不時擦碰著洞頂的巖石。約前行200米,到了已采空的礦石帶,這裏非常陡峭,不時出現成堆的石塊。民工們說,這是塌方留下的,下面埋著好幾個民工的屍骨。繼續爬行,采空的礦帶偶爾碰到一兩根礦柱支撐,就像用火柴棒支撐著一大堆磚石一樣,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
打鉆的釬頭“嘟嘟嘟”地振響,濃烈的粉塵撲面而來,二、三米外的兩個100瓦燈泡立時不見了光芒。記者掏出用塑料袋裹著的相機,剛拍了兩張,取景器就被粉塵蒙得什麼都看不見了。幾個民工用衣領捂著口鼻繼續作業……記者拼命睜眼朝腳下看,生怕跌入已采空的千米礦縫,粉塵卻模糊了視線,眼睫毛被厚厚的糊住,眼球火辣辣的灼痛,刺鼻的粉塵嗆得人無法呼吸,劇烈的咳嗽讓記者口吐黃水,把頭深深地縮進衣領,用內衣捂住了口鼻……約兩個小時,打好了8個炮眼。記者和幾個民工稍作休息,這時,憑借手電筒的光亮怎麼也認不出幾位民工的面孔。裝藥、放炮,礦道裏又一次飛起濃烈的粉塵,負責搬運的民工已開始搬運礦石。
近三個小時的打鉆作業,記者胸腔憋悶,已無法堅持,走出洞口,清洗口鼻和眼睛,沈澱在白瓷碗底的粉塵有一指多厚。對記者這只能說是一種短暫的體驗,而民工們卻在無任何防護措施的環境裏長年累月幹活,他們並不知等待他們的是什麼。天色已暗,又一群民工走進礦井……
在以後的兩天裏,記者進入其它幾個坑道,到處都是鋪天蓋地的粉塵,到處都是冒險作業的民工。
在簡陋的工棚裏,記者看到了一份《坑道施工安全合同》:“乙方(民工)施工期間必須保障個人安全,如發生傷亡、致殘等一切事故,由乙方自行解決,甲方概不承擔一切後果和責任。”“由乙方引起的不安全事故及火災、人為事故;在甲方施工工地發生疾病,因其它引起的非正常傷亡事故,由乙方自行負擔。”
據了解,該礦的10多個坑道均被私人承包,其中4個坑道已采空廢棄,5號坑道曾因安全問題被查封過,但是現在又有人組織民工開采。
15日晨,秋雨仍下個不停,迎面走來一群背著行囊的河南民工,他們對於粉塵所造成的塵肺及其危害,多數人說不知道。記者心頭一片憂慮,再回頭朝礦山上望,背著行囊的民工們已經消失在濃濃的山雨迷霧之中。
(華商報)
發稿:200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