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为何不成才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高远今天大陆的中国人都渴望子孙成才,能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光宗耀祖。因此,在培养子女上狠下工夫,自己再苦再难,也要送孩子去各种辅导班,唯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主观上认为,只要孩子有多技之长,走向社会,总有用上的,这不就立足于社会了吗?
今天中国人的思想认识进入了一个误区。古人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修身,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排除恶念,让自己的思想、思维等更加善良纯正,自己的能力与本事建立在善的基础上,这才是家庭和睦、走向社会的基础与根基。在传统观念看来,这样做出来的事才是善事,才能积德。唯有厚德才能福荫后世儿孙。
古人留下来很多各种古籍,记载了很多真实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如何让儿孙成才的。
行善荫子
唐朝的孙泰是山阳人,少年时代从师皇甫颖,操守很有古代贤人的风格。
孙泰的妻子就是他姨母的女儿,这以前他姨母临死时把两个女儿托付给他说:“我的大女儿坏了一只眼睛,你可以娶她妹妹为媳妇。”等他姨母死了,泰就娶了姨母的大女儿。有人问他,他说:“她是个残疾人,不嫁给我谁更合适呢?”大家都很佩服孙泰的义气。
有一次到集市上碰上有个卖铁灯台的,他就买了,回来让别人擦洗,原来是银的,孙泰急忙还给他。
中和年间,孙泰打算把家搬到义兴,买了一所别墅,用了二百千缗钱,先付给了一半的钱。孙泰到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时再搬进去。两个月后,孙泰回来把船靠在别墅前,又把另一半钱也付给了卖房子的人,使他们搬到别处去。这时他看见一个老年妇人痛哭,孙泰很惊讶,招呼过来盘问她为什么这样哭。老年妇人说:“我在这里为公婆尽了孝,但是子孙不争气,把房子卖给别人了,所以才这样悲伤。”
孙泰怅然失意了好半天,然后哄她说:“我刚接到京城来的信,已经提升到别的地方当官,所以不能住在这地方了,这所住房还是让你儿子掌管吧。”说完,解开船缆就走了,再也没回来。后来孙泰的儿子孙展,进士及第,入梁为省郎。(事据《摭言》)
一心救人后代昌隆
杨荣,明朝建安(福建建宁)人,祖上世代以摆渡为生。
在他曾祖父的时代,曾经发过洪水,居民的家庭被冲毁了,许多灾民,随着洪水漂流而下。别的船家,总是争相捞取货物,只有杨荣的曾祖父和祖父,只顾救人,不捞取一件货物。人们都嘲笑他们是傻瓜。
到了杨荣的父亲出生的时候,家里渐渐富裕起来。后来生了杨荣,年轻时就中举进士,官至大学士;杨荣的曾孙杨旦,官至两广总督、吏部尚书。(事据《明史.杨荣传》)
不与百姓为敌儿子当官又孝顺
元朝的蒙古人谙都剌(人名),在至顺元年,担任襄阳的官。
山西发生大饥荒,河南担心流民入境,产生民变,派人带着兵器在武关把守。谙都剌验证这些流民是良民,就听任他们度过关口。小吏说:“这样做不违反上级的命令吗?”谙都剌说:“我的任务是防奸细,不是把良民当成仇人,怎可不为流民开生路?”继而又煮粥给流民吃,救活了数万人。
谙都剌不把百姓当成敌人,救活百姓,得了善好,活了70岁的高寿;儿子不但当了官,而且对他很孝顺。(事据《元史》)
与古人对照,再看今天人,所作所为不是在正统观念下的积德行为,而是在中共充满假、恶、斗的党文化下的造业恶行,与古人的行为正好相反,怎么能做到象古人那样的家业兴旺、一门几进士、家族昌盛绵延呢?!连盼望儿孙成才都成了奢望!
不同的文化给人带来的思维方式不同,报应也不同。古今对照,就会看出中共的党文化有多么害人。《共产党宣言》是中共的纲领性文件,当初我在大学学习这门课程时,在文章的最后看到共产党要消灭家庭,我就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连参与消灭的人都有家庭,如何消灭?在党文化中是思考不明白的。
当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认知时,再结合中共的所为,才明白:古人修身做好人,中共教人按照假、恶、斗做坏人,思维、认知等完全颠倒,把恶当作善,善当作恶,不仅小恶敢做,再大的恶事也敢做,按照善恶有报的天理,不仅本人遭受销毁生命的恶报,还会殃及家人及其后世儿孙。后世儿孙不仅难以成才,还会遭受各种恶报。儿孙都没有了,家庭还能存在吗?家族还能存在吗?
中共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毁灭着人类,毁灭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发稿:2024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