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见仁见智 > 深思明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浩然正气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王友群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我们的祖先一直倡导“养浩然正气”,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身正气为人师,两袖清风能生威”;“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正气满乾坤”。这种浩然正气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重要源泉。

2400多年前的孟子对此有过精辟论述。有人问孟子:“先生,您擅长什么?”孟子回答说:“我善养浩然之气。”那么,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意思是说,这浩然之气啊,最正大光明,最刚劲有力,用正直去培养而不加以破坏,就会充塞天地之间。浩然之气,是与道义相匹配的。如果失去道义,这气也会随之消失。浩然之气必须依赖长期的循道义而行才能培育而成,绝非一时的偶尔行义可成功。养成它不易,破坏它却很简单,只要心一不正,马上就完。

养浩然正气,可做到:“心正、身正、左右正、朝庭正、天下正”。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唐太宗奉天重道,修身养德,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他亲眼目睹隋朝的兴亡,常以隋朝亡国之君隋炀帝作反面教材,警诫自己及臣属,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走光明正道。

唐太宗居庙堂之高,却心系黎民百姓,常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虚怀若谷,谨记“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的古训,听得进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他慧眼识人,善于用人,朝庭上下,人才济济,各尽其能。遇有天灾人祸,他总是先责自己,敬天求神,大赦天下。唐太宗的各项善政,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天下太平,四海宾服。首都长安像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是世界性的大都会。“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正是当时各国使节从四面八方到长安朝拜唐太宗的真实写照。因德泽西域北荒,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最能体现唐太宗“心正而致天下正”的一个故事是他与390名死囚的约定。贞观七年腊月,太宗视察朝廷大狱,那里有390名被判处死刑的囚犯等待批准,执行死刑。这些死囚,都经过了三复奏和五复奏程序,都是些罪无可恕、死无可冤之人。但是,唐太宗审查时,心生慈悲,令他们回家过个团圆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问斩。此令一出,死囚们喜出望外,感恩戴德。待来年九月初四,390人准时归来,无一人逃亡,死囚们因信守诺言,最后全部被赦免!

养浩然正气,可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南宋丞相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囚禁三年零两个月。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对他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都超过了当时其他的宋臣。文天祥受到的考验之严峻,意志之坚定,也为历代所罕见。但是,他誓死不屈,最后慷慨就义,时年47岁。他的衣服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

文天祥在狱中写下震古烁今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其形……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他还写过一首万古流芳的诗《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两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民族大义出生入死。乾隆皇帝对文天祥的评价是:“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该志士仁人欲伸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

养浩然正气,可做到:为匡扶正义,挽狂澜于既倒。唐朝第一义士张巡在唐朝最危难时以一当万,守一城而捍天下,为大唐续命100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起兵至763年2月17日史朝义自杀,长达七年零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给大唐朝带来无尽灾难。其中,睢阳之战算最为惨烈。睢阳是现在的河南商丘,地处从北京沿山东南下江淮的战略要地。守城唐将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以不到7000兵力抵抗叛军10多万,坚守10个月之久,最后城破被浮,誓死不投降,终被叛军杀害。睢阳破城7天后,被唐军收复。10天后,唐军组织大反攻,广平王李俶一举收复东都洛阳。

睢阳之战,据史书载,共经历大小400多战,斩叛将300余人,累计歼敌人10余万。由于张巡的坚守,阻挡了叛军南下,使得富庶的江淮地区得以保全,保住了唐朝的税赋重镇。同时,牵制了大量叛军,为唐军组织战略反攻赢得宝贵时间。张巡死后,唐肃宗下诏,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赠张巡妻为申国夫人,赐帛百;拜张巡儿子张亚夫为金吾大将军;免除睢阳徭役、兵役两年。大中年间,更将张巡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上。此后,历代仍有对张巡的加封。后世有诗赞张巡:“百练刚心,千锤义骨。应变出奇,风云倏忽。手障长淮,气吞逆胡。天道人伦,百世不诬。”

浩然正气如何才能养成?据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传习录》记载,有一次,王阳明的弟子陆澄问他:“有人夜晚怕鬼,怎么办?”王阳明说:“这只是因为他平日里不能‘集义’,而心有所亏欠,所以才怕。如果平日所行合于神明,又何怕之有?”

养浩然正气的第一要义是合于神明。中国人经常讲“三尺头上有神明”。就是说,神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信神、敬神、崇拜神,我们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合乎神给人规范的伦理道德,神就会赋予我们弥天大勇。我们就能做到一身正气,不怕鬼,不信邪!

其次是所谓“集义”,既孟子所说的合乎道义。儒家讲的道义是“仁、义、礼、智、信”;佛教讲的道义是“善”;道教讲的道义是“真”。道义是衡量是非、善恶、正邪的标准。合乎道义的事,就是是,就是善,就是正;反之,就是非,就是恶,就是邪。按照道义为人处事,日积月累,就会正气越来越足!

第三是内省。王阳明讲:“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蚀之镜,须痛刮磨一番,尽玄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不消费力。到此以识得仁体矣。”意思是说,凡人之心,如同生锈的铜镜,必须经常“痛刮”、“打磨”,以去掉铜銹污垢,再将纤尘擦拭干净,方可照见自己的真本性。要想让自己一身正气,最好的方法就是眼睛向内,不断内省、自查、改过、迁善,如此循环往复,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也!

有朋友曾经问我:当代中国,最缺少的是什么?我回答说:“浩然正气”。中共统治中国70年,是以无神论、阶级斗争、进化论毁灭中国人的正信正念的70年。中共通过50多场血腥残暴的政治运动,特别是对法轮功长达20年的残酷迫害,把许多人的“脊梁骨”打断了。更有许多人,满脑子“吃、喝、嫖、赌、抽”,“尖、懒、馋、滑、坏”,道德败坏,法纪沦丧,人心魔变,腐化堕落,正气荡然无存。

回望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他们或于生于乱世,在群雄逐鹿中,横刀立马,豪情万丈;或躬逢盛世,舍身忘死进谏,义薄云天。无论在朝在野,也无论文臣武将,他们的正念正行表现出来的巨大威力,令高山仰止,日月增辉。如果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能从这些千古英雄身上吸取宝贵营养,人人正念正行,邪恶将无处遁形,神州古国必将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