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见仁见智 > 杂谈随笔

吃苦的哲学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张锦梅

【明心网】日前重读孟子的『动心忍性』,对照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遭遇,不禁深有所感,也验证了古人的睿智。

孟子以古贤者为例,认为他们皆出身低贱,并且在艰困的环境中被举用,最后有了不凡的成就,就是因为在「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考验下,惕励自我、磨练身心,故其以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是就以现代父母而言,却往往以为幸福就是给孩子们最无微不至的呵护,所以孩子失去了做家事的机会;以为提供给他们充裕阔绰的物质生活,他们就能拥有最大的爱。所以孩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反映在生活中的真实情形就是,在家里无法体恤父母,不能感恩;在学校里个个都是养尊处优,只要老师多一点要求,便无法负荷;同学之间的相处,也不能多替别人著想,稍有委屈,还会衍生许多冲突,这难道是身为父母的我们所乐见的吗?

台语有句俗谚:吃苦当吃补。说起来简单,有几个父母真的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多承受一点挫折呢?「温室的花朵」、「草莓族」的封号不也是这样来的吗?我们看到近几年来自杀率的高涨、精神疾病的增加,正是由于对压力的不堪负荷、对失败的无能抗拒?

打击或许残忍,困难充满挑战,可是那也正是人生风景最瑰丽美好的经验,失去了一步一脚印的汗水,同样也失去了品味生命的真实点滴,何况你在奇峰险境里的遭遇,可能也正是你往康庄大道迈进的垫脚石,在我们无法预知的未来,如果你有机会吃苦,记得你将感谢;要是你遇上困顿,请把握机会,很可能通过考验后,将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