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守孤寂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明心网】总是觉得忙,忙得脚不沾地。来往于单位的途中,奔走于接送孩子的路上,挤公共汽车,备考各种名目的证书,外语的、计算机的、法律的、会计的,还有永远做不完做不好的家务……脑子里整天像一锅粥。忙——几乎要掉了脑袋的忙,但谁又不是呢?看看那些背着沉重书包两腿纤细紧锁双眉去上学的孩子们,那些全速行驶于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甚至三轮车,都可以触摸到忙的无所不在。它已化成一种生活的气氛与基调、成为顺理成章、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东西,偶尔想起古人生活的悠闲与惬意,仿佛天外神话。
李白身背简单的行囊和沉重的酒葫芦遍走名山大川,留下豪情万丈纵情快意的诗句;陶渊明退隐归田,面对“草盛豆苗稀”的田地,依然能保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情,这是何等的境界,何等令人羡慕的生活,但却无法在现代社会中再现。
人们只有黄金周才能去早已预计好的旅游景点,匆匆一转,赶紧回来,行程被牢牢绑在最后一页红色的日历上。如果痴心妄想能随时畅意地在林阴路上散步,或到乡下隐居起来,每天面对碧野蓝天,除非到了退休的那一天,否则几乎不太可能。
常想,我们这样忙忙碌碌的,究竟要奔赴哪个终点呢?走着,忙着,无暇品味生活中每一天的微妙差异,无法让大脑从繁琐的事务中彻底解脱出来,静静地凝视一会儿阳台上初放的兰花,更不要提留意春日旷野上五颜六色的花草和新绿的枝条。人们忙不迭地走向衰老,自认为快节奏的生活必将使时间利用得更加有效,并收获更多的果实,但却忘记会同等速度地走向衰老。容不得玩味,顾不得回首,青春便在转瞬间逝去了。
于是,常常觉得孤寂,沉重的无可言喻的孤寂。被淹没于涌动人潮中的孤寂,流淌于忙碌与压抑中的孤寂,它是那么深切刻骨,洞穿了被生活牵引的岁月。大块大块地堆积在心的深处,与脸上灿烂的笑容不相谐调。笑得最多的时候,或许是内心最孤寂的时刻。
你举杯你巧舌若簧你令人开怀大笑,但你很清楚,一会儿就要各自走散,甚至不要指望有谁可以同行一段。大家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却彼此不相了解,最热闹最亲密类同于最荒诞、最滑稽,社交成为任务栏中必须点击的一项,转过脸时,你也许会黯自伤神。
诗人顾城有一首叫做《远和近》的诗,写了人与人的隔阂: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那无可测量无可超越的漫长,甚至大于人与天空的距离。现代人,就算有古人的情怀,又何尝有时间像古人一样独自临风,品味内心深处的丰富呢?这是一种来不及伤悲的伤悲,远远超过了伤悲本身,成为一种更深更钝的痛感,无可排遣与宣泄。
总希望那种生活,体会花茎蓬门、寒塘鹤影中闲适冲淡的乐趣,有许多空闲的日子可以走到落花飘零的园中,或独自百无聊赖地养花、劈柴,打扫秋叶遍地的院落,在破败的柴房中观雪、赏雨、听风、望月,根据不同的鸟鸣推算季节的变迁。
月凉如水的夜晚,馥郁清香的花间,青苔布满的石阶以及长亭短亭的归途……。那一定很美,那是另外一种情绪,超然物外,如一条从心尖上轻轻淌过的温暖河流。它是轻灵飞动的,有妙曼的舞姿,而绝非山一样的沉重,没有压迫感,不会被打扰、被勉强,也不会被呵斥,它温存地挂在人的心上,让人与现实疏离,只面对自己和自然。
发稿:2004年4月19日
更新:2004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