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历史回廊

不卑不亢事权贵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明心网】宋高宗时,朝廷有位主考官陈之茂,他学识渊博且公正无私,在他考中进士在朝廷之上对策时,曾当着宰相秦桧。秦桧本欲将他除名,但在主考官再三保举下,宋高宗才赐陈之茂“同进士出身”的品位。“同进士”就是进士的副榜,地位比进士低一等。

陈之茂出仕后,政绩卓著,逐步得到晋升。由于他精通儒家经典,朝廷任命他为进士考试的主考官。

进士考试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无论是选人者还是入选者,都要有很高的水准,不得半点含糊;尤其是通过进士考试的状元还要经过皇帝亲自面试,更不能有半点差池。

秦桧之孙秦埙参加了这次考试,但能否得中状元还是个未知数。按常理,考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之孙,当主考官的哪个不想藉此机会巴结逢迎权贵,以图自己升官晋级哪!而且一旦进入秦桧家族的势力范围,得官受禄,岂不易如反掌?然而为人正直的陈之茂却不这样想,更不这样做,他认为,秦埙不过是一介考生,在考试时他与别人有着同等的机会和权利,不能因为他是宰相之孙就另眼相待。秦桧对此事却极为重视,他认为权倾朝野的宰相之孙入选为状元是天经地义、不成问题的,但为了确保无虞,还要对主考官耳提面命一番,于是命人找来了陈之茂。

陈之茂到了相府,秦桧先是询问了许多关考试的情况,然后说:“我的孙子秦埙这次也考进士。我听他的老师说,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他是天下少有的奇才。你在阅卷时要仔细看看他的文章,如果能考上状元,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陈之茂虽与秦桧有过不愉快,但他并不欲以权泄愤,同时他也不能接受秦桧提出的暗示。依着陈之茂的秉性,面对这种情况他会拂袖而去,拒绝秦桧。但他知道,走了陈之茂,还会有张之茂、李之茂,与其用别人之手把秦埙推上去,不如由自己把不合格的秦埙拉下来。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责任和朝廷对自己的信任,促使陈之茂下了决心:以文章论高低。

陈之茂并不硬顶,他委婉地说:“秦大人,令孙既然才学出众,想必一定能考好。只要他的文章确实出类拔萃,下官当然会录取他为状元。”粗粗地一听,仿佛这是一种承诺,但仔细推敲,这种承诺却是有前提的。秦桧当然不会想到一个主考官竟能给他软钉子碰,于是信了陈之茂的话,并淡淡一笑,算是对陈之茂“承诺”的肯定,举一举手里的茶杯,算是把陈之茂送走了。

考试的日子到了,应考的举人纷纷来到考场。

秦埙毕竟是两代状元之后,答起题来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交卷后,陈之茂看了一下,不禁也十分喜爱,点头称赞。孰料,在众举人的考卷中,有一份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著名才子陆游的文章吸引了陈之茂。陆文议论谨严,驻满爱国热情,还有一套进步的政治主张。陆游的诗词比秦埙更胜一等,相比之后,陈之茂毫不犹豫就把陆游圈点为状元。

发榜后,秦桧听说状元是山阴的陆游,恼羞成怒,大骂陈之茂,骂他胆大包天,骂他目中无人。但木已成舟,也就无可奈何。好在还有由礼部主持的复试,秦桧准备在复试时再想办法。

聪明的陈之茂,不等秦桧去礼部“活动”,先起具了一份报告,告知礼部:“本主考此次录取的状元是山阴的陆游。”这样,纵然秦桧去“走后门”,礼部也要考虑考虑。果然,第二年,礼部主持的复试,又评定陆游为状元。

秦桧当然不肯善罢干休,其后,他罗织罪名,逼走陆游,使秦埙以“状元空缺”而自然递补。可惜,“漏勺子舀不起水”,在皇帝主持的殿试中,秦埙的文章杂乱无章,文理不顺,被皇帝钦定为第三名。秦桧再也没有办法了。

在奸臣当道、弄虚作假,小人趋炎附势、营私舞弊的封建社会,主考官陈之茂不附权贵,敢于给当权者碰软钉子,确是难能可贵。这不仅需要具有正直的勇气,更需要具有超人的智慧。

(林晓辉、马玉文著“古代名臣的智慧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