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如果香港的叔叔阿姨帮你交学费,你会说甚么?——「我会谢他一辈子」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苹果日报/中国专题组

【新生1月26日讯】「我会谢谢他一辈子,用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向他们报答。」下学期濒临失学的贵州省惠水县甲坝学校品学兼优中一女生陆顺秀,乍闻或有香港的叔叔阿姨愿资助她继续念书的消息时,串串泪珠如雨落下,哽咽说出这番话,叫人看得揪心不已。 

上月底,本报报道了甲坝学校的学生要借钱借米读书,每学期只能用一支铅笔的消息后,很多热心读者捐钱捐物资,记者赶在学校放寒假的散学礼前,带部份捐款和文具重返甲坝学校时,再次强烈感觉到这的学生那份殷切的期盼,听得最多就是「叔叔,我真的很想读书」这句话。

可惜风雨无情,当地月前遭受近年最严重天灾,稻米失收严重,不少学童恐怕都要因而辍学。那一晚,天气严寒,记者在窗户破烂的教室昏黄的灯下,与多名寄宿学生聊到可能要失学时,大家都是一脸的惶恐、焦虑,像夺去他们的宝贝般忧虑。

「现在我家要借粮借钱」

初一班九十多人中考第二的陆顺秀说:「我家只有一个人的田地,去年夏天的大雨,把庄稼打坏了。今年我家才得五担米(二百五十公斤),要供六口人吃。现在我家已要借粮食、借钱。妈妈常常感到胸口疼,但没钱医治,我爸爸、妈妈借钱都不让我们知道。」

那么,你怎知道他们借钱了?

「是别人告诉我的。」她续说:「每个星期我从家带四、五斤米到学校,和妹妹一起吃。」今年十一岁的妹妹陆顺珍,也在甲坝学校读五年级。
吃得饱吗?

陆顺秀垂下头说:「饱的,勉强过得去。」

吃甚么菜?

「辣椒。」

就只有辣椒吗?

「是的。」

衣服够吗?

「够的,我可以穿妈妈的衣服。」

有甚么愿望呢?

「梦想是可以考上大学」

「我的梦想是将来考上大学,当医生,希望可以帮助这没钱治病的人。去年,我得了肾炎病,走远路的时候特别疼。从我们家来学校,走快点要两个半小时,慢一点要走三个小时。那时候,走一步都觉得很难,会很痛的。」

在上学的路上,有哭过吗?

「当然哭啦,不过,叔叔,我真的很想读下去。现在病还没完全好,有时候还是会疼。」陆顺秀一面说,豆大的泪珠不停落下,十多人在空洞洞的教室静默无声。她续说:「妈妈说,明年弟弟要上学,四姊妹上学,我们吃不了那种苦……这个学期还没开学的时候,我就开始担心,甚么时候不能再上学。」

泪珠一颗颗不断滴下来

如果香港的叔叔阿姨能帮你交下学期的学杂费和住宿费(一百七十五元人民币),你有甚么话对他们说吗?
她低下头,不断涌出的泪珠一颗一颗滴下来,瑟缩单薄的双肩说:「我会谢谢他一辈子,用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向他们报答……」说的、听的都红眼睛,沉默不语。

「上天好像惩罚我们」

「今年上天好像对我们摆榜乡惩罚了……」去年夏天,正值稻米开花的时候,摆榜乡下了两个星期暴雨,令大部份禾稻结不出谷粒。稻米失收,使本来已经艰苦度日的农户雪上加霜,比往年更早要借粮度日,根本交不起子女下学期的学费。

去年大雨 庄稼全被打坏

甲坝学校的一位老师说,若非香港的好心人这次的捐助,恐怕更多同学要提前告别琅琅的读书声,寒假后再不能到学校上课了。记者这次带部份读者捐款重返甲坝学校,替最有需要的二百多名学生缴交部份学杂费,亦因为这笔捐款来得及时,使他们暂免失学之苦。

说到农户苦况,被老师视为成绩好、又乐于助人的中二学生曾凡强叹了口气,幽幽地说:「今年这个天,好像对我们摆榜乡给惩罚了。我们本来就很穷,在我们这地方,不受天灾的时候,米都不够吃。去年的大雨,把庄稼都打坏了,今年的失收是普遍性的,整个摆榜的米都坏了。」
在初一考第一的李顺美接说:「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都跟爸爸妈妈为了上学而争辩,有时候看到他们的负担那么重,尽管自己很想很想读书,要开口,也觉得为难。」

善款及时到 学生免失学

甲坝学校的罗天祥站长表示,由于受到天灾影响,农户严重失收,原来预料今年开春后,很多同学都不会重返校园的,但这次却得到香港好心人的帮助,恍如一阵「及时雨」,令学校可以替最困难、面临辍学的学生代交学杂费用,使他们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这一点,我衷心感谢每一位关心和爱护他们的人」。

雪落在老师脸上冻醒了

甲坝学校的宿舍条件仍然很差。早前一个大雪晚上,雪花透过洞穿的窗户,落在一名熟睡老师的脸庞上,将他从香甜的睡梦中冻醒。

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李家明老师说:「早段时间我们这下了一场大雪,当时很冷,有些学生穿水鞋上学,由于没有袜子,面是冰冷的。每次我背过脸去,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就听到连串脚踏地下的『冬冬冬』声响。他们太冷呀,却不敢在我面前这样做。我就跑到学校外面的商店,借来一些纸箱,然后把学校洞穿的窗户给硬封住了。」

师生的宿舍均有漏洞,下大雪那晚,罗天祥站长在睡梦中蒙?地感到脸上又冷又湿,冻醒了才发现大雪透过洞穿的窗户打到脸上。学生的被也被雪花弄湿。

女生寒天下哆嗦发抖

记者在学校的那晚上,气温冷得只有几度,在宿舍跟十多名初中生倾谈,一个女生不断哆嗦、发抖。她说:「有点冷,我的外套洗了,还没干。」记者立刻拿出一件读者捐赠的毛衣给她,让她穿上。


散学礼上人人获赠新铅笔

甲坝学校今年的散学礼与往年不同,数百名学生兴奋雀跃,大家手中多了一份新年礼物:港人捐助的两支铅笔。学生们把玩这得来不易的「宝贝」,一时间,竟然舍不得放进书包,因为他们每学期只得一支铅笔,即使铅笔用至只剩手指头般长,他们也要缠纸驳长来用。

本月十七日举行的散学礼很简单,没有布置与装饰,但小朋友很开心。除读者捐赠的学费和物品,记者还带来少量糖果,请山区小朋友吃,并向他们介绍,这是鸟结糖、大白兔糖,那是珍宝珠、棉花糖。由于人数多,每人只分得一粒,小朋友跟同伴分享糖果的味道,吃完了还在回味这种陌生的回忆。与此同时,台上的老师争相传阅读者给学校的信和问候卡。

「我们一定要奋发努力」

吃完糖果后,散学礼正式开始,老师们将读者捐赠的铅笔、擦胶、颜色笔、笔刨、衣物等逐一分发给学生,每人分得两支铅笔,高班的可多分一支铅芯笔,低班的同学则多分一块擦胶。小朋友接过擦胶,都摆在小小的手掌心,比较颜色和形状,另一些同学则将铅笔一支接一支地「驳」起来,变成长长的「旗杆」,亦有人围在一起研究新奇的铅芯笔的用法。

最后,陈欲洲校长训勉说:「感谢香港的叔叔和阿姨,使许多原来不能入学的同学,能高高兴兴地背书包上学。我们一定要奋发、努力,不要辜负社会各界对我们甲坝学校的希望。」然后,就读小学的小朋友就开始个多月的寒假了。

万水千山外 关怀苦学生

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报报道了贵州甲坝学校的学生艰苦求学的情况,引起读者很大的回响:何文田一位「师奶」捐赠了很多袋衣物,太古城有个小朋友捐赠了许多新旧文具,有医生寄来一大包当地极为缺乏的基本药物,还有许许多多不留名字的读者,对万水千山外一群陌生小朋友点点滴滴、细致无遗的关怀,令人感动。

真没想过,秋天才告别这家让人牵挂的学校,冬天未过,又风尘仆仆地再来到这偏远的山乡作客。小别重逢,学校一张张熟识的师生脸庞,乡邻般纯朴的笑容中,流露一种独特的亲切感,学校还是用最好的菜招呼我们两个远道而来的稀客,学生们声声「叔叔,我很想读书」,教人难以忘怀。
甲坝学校的情况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内地儿童的失学问题,给内地学童一点帮助,让他们有个读书的机会,即使要走几小时的山路去上学,他们亦无怨无悔。


读者捐款代穷困生交学费

年近岁晚,记者身怀二万五千二百元人民币(二万四千港元)的读者捐款,背囊加手提行李,大包小包地背负读者捐赠的衣物、文具,赶到贵州甲坝学校时,正好是散学礼前一天的下午三点。

记者随即与当时在校的十多名老师开会,商量如何能将这笔钱有效地用在学生身上,再让罗天祥站长、陈欲洲校长以及管财务的班福泽老师点收及签名。讨论后,大家都认为尽管新落成的校舍仍是空荡荡的连桌椅也没钱买,但大家还是决定将全部捐款用来代学生交付学、杂费。

资助方法是:班主任推荐各班受助学生,特别困难的学生可得全部百多元的学、杂费资助,普通穷困的可得半费资助,余此类推,再由全体老师投票通过受资助学生的名单,最后将受资助学生的具体地址、基本情况及受助金额等列表,让家长签名后寄回本报核实。记者临走那天与管财务的老师一起到县城,将捐款存入缴交学费的学校帐户上。

(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