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见仁见智 > 深思明鉴

张清溪:竞争颂

——经济讲座(1)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张清溪(台大经济学系教授)

【新生1月13日讯]有一次我们参加教职员接力赛,得到前三名的奖牌。

好棒!因为只有三队参赛。

谈到「竞争」,有人脑海里可能马上出现脸红脖子粗的画面,或者想到阴谋诡计的暗算。有没有心平气和、光明磊落的竞争呢?有,哪里找?就在经济学里!

*完全竞争是竞而不争

既然竞争,又说是竞而不争,是不是玩文字游戏呢?不是的。在经济学里,完全竞争确实是「竞而不争」的。

甚么时候有竞争呢?一个人是没得竞争的。两个人就有冠亚军。有一次我们参加教职员接力赛,得到前三名的奖牌。好棒!因为只有三队参赛。可是如果超过三队,就会有人落到三名以外了。这样看来,好像人越多竞争越激烈,人越来越多,到一定人数后,就竞争不过来了,太可怕了。对吗?不对。

当竞争人数多到一定数量后,个别人会发现没甚么好争的。如果大家的条件差不多,反而会有「输人不输阵」的兢兢业业——不争头(可以输人),但也不能「落伍」(不输阵)。农人,特别是种稻的农人,就是这个样子。农家之间都是相互帮忙,很少看到像电视台为了收视率那样的明争暗斗。为甚么?

因为农人知道,把邻家的农产弄坏减产了,市场价格不会因此提高,自家产量也不会自动增加,对自己没有好处。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完全竞争」。

经济学对完全竞争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就是:「参与者(生产者或消费者)人数很多,多到每一个人都不能改变市场价格。」就是说,不论他生产多少,甚至不生产,反正对市场都没有影响。既然如此,敌对无益;自己努力工作,加上相互帮忙;反而可以利己利人。

*不完全竞争会争争斗斗

竞争人数少时就不一样了。电视八点档节目,各家电视台想方设法如何从别家抢来观众。只要别人收视率减少几个百分点,自己总可以分到一杯羹,就会带来可观的广告收入;这就是为甚么要争争斗斗。经济学称其为「不完全竞争」。

少数参与者的不完全竞争,才存在激烈争夺的竞价行为;人数多到没有竞争行为的,就称为完全竞争。若不了解这个简单的逻辑,就可能招致错误的政策。过去曾有一个「自愿就学方案」,主事者以为废除五万人的高中联考,改为班内五十人评比分数决定高中分发,就可以减少学生的竞争压力;事实刚好相反。

*市场表象竞争实质合作

有人谈到市场竞争就以为是勾心斗角,其实市场竞争只是表象,它的实质是分工合作。而且,这种合作是无远弗届、无为而治、无一遗漏的。不信的话,打开电脑,里面可能就有你仇家制造的零件。

真正造成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是不完全竞争;而造成不完全竞争最不合理的来源,就是特权。其实,为了争夺特权,使出的招式才更可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