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见仁见智 > 深思明鉴

郑公燮:WTO--中共政权崩溃的催化剂 (之二)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郑公燮

【新生5月25日讯】 中共凭武力夺取政权之后,随即通过“公私合营”、“土地改革”、“人民公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以共产党特有的、在冠冕堂皇的革命口号之下打家劫舍的方式,将民众财产和民族资本强行纳为国家所有,即所谓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而八十年代初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质上就是中共特权阶层掠夺和瓜分中国人民几十年创造与积累的财富的过程。

随着国有财产不断沦入中共权贵的私囊,大陆的国民经济特别是沿海省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外国和港台投资,这一局面到了九十年代末期也因中共特权阶层日益增长的胃口而难以维持,在编造虚假经济增长数据的同时,加入WTO便成了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怀抱的希望,特别是在“西部开发”策略未能在扩大引进外资方面奏效之后,这一希望成了中共第三代领导人的唯一指望。

然而,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时至今日,中共领导阶层终于发现:WTO原来是一个具有灭顶之灾的陷阱!

中共第三代领导人之所以将政治赌注压在加入WTO之上,主要是指望由此扩大引进外资、增加产品出口。为此,大陆各行各业纷纷进行调整、兼并,国有企业进行买断、改造等一系列吐血式的准备,甚至不惜将数以千万记的国企工人下岗,冀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希望在大幅度增加产品出口的同时,通过企业上市、项目招标、合资开发等方式扩大引进外资。

但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陆行业、企业首先遇到的问题却是出口,而远非原先所幻想的那样可大幅增加廉价产品的出口,中国接二连三遭到西方国家反倾销法案的冲击,如中日贸易争端、美国针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反倾销诉讼案、欧盟立案限制中国动物源性产品和打火机进口等。其实,WTO本质上是基于互利互惠原则之下的有限度自由贸易,西方国家反倾销法案并非只针对中国、也针对其它国家,况且,中国也制定了保护自身的反倾销法案。

不过,WTO最重要的还是对中共政权体制本身所造成的前所未有的冲击,按理说,加入WTO之后,大陆企业应该是主角,过去由政府行政、外贸等部门控制的权力本应下放到行业、企业,可如此一来挡住了中共特权阶层的发财之道,各级官僚政府部门岂能容忍?!故此在走向WTO的进程中,大陆行业、企业一方面背负无数下岗工人的巨债和怨气,另一方面饱受中共官僚体制的盘剥和制约,根本无法利用WTO带给企业的发展机遇,以致于造成企业对官僚政府的普遍不满甚至对立。

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是在各地WTO招商会上,充斥了企业人士对各级官僚政府的抱怨甚至骂街。而绝大多数出国招商的仍旧是以政府部门的官僚为主体,其实还是与以往一样,借出国招商为名、行出国旅游为实,所不一样的是过去代表政府,现在代表的是企业。再有不同的是:例如今年四月初山东商业科技高级代表团前往美国招商,那位带队的山东省副省长进进出出乘坐的是租来的加长豪华型高级轿车,中共官僚之所以能如此奢侈除政府出资外还有大陆企业赞助,而他们到处游玩一圈只有花销未见签约,怎能不叫大陆企业怨声载道?!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外国和港台投资主要是利用大陆的廉价劳动力,而加入WTO之后迫使大陆市场开放,外商投资纷纷转向以贸易为主,因而大量国外廉价工业和农副产品将在大陆市场上销售,这对技术落后的大陆企业和广大农民的生计构成严重的威胁,换言之,如今的外商投资是以牺牲中国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而大陆企业在来自外国企业竞争和廉价产品的冲击下,还要受到中共各级官僚政府的捆绑和压榨,如此发展下去,焉有不面临着纷纷倒闭的危险?!

不过,恐怕等不到大陆企业纷纷倒闭,中国的国有银行却先要破产了,一般估计,大陆国有银行的坏帐比例是中共官方公布数字26%的两倍、甚至三倍,这也是大陆国有银行迟迟不敢上市的根本原因,因为一旦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市,必须将银行的实际资产负债和一切运作实行公开透明化,接受国际金融机构随时随地监管,这岂不要了中共政权的命了吗?!但既便大陆国有银行躲得了一时,却挡不住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涌进中国市场,这将使大陆国有银行的破产成为不可避免。

透过中共官方媒体近来频频发出的诱导:人民币高于美元储蓄率、人民币不会贬值等等,可以看出中共领导人已经意识到WTO对中共政权所构成的严重威胁,特别是今年四月份以来外商投资出现大幅回落,中共的这种危机感正在与日俱增,一旦有朝一日大陆民众对人民币或国有银行失去了信心,那就是中共政权彻底崩溃之时,而目前中共为十六大权力分配所展开的恶斗正促使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这一天很可能在十六大召开之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