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如雷声行过大地 清晨在谧静中微明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易水寒

“长期来说,一个国家的价值就是组成这个国家的个人的价值;一个国家如果要为了使他的人民成为它手中更加驯服的工具,哪怕是为了有益的目的,而使人民渺小,就会发现靠渺小的人民是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的;它为了要达到国家机器的完善而牺牲了一切,到头来一无所获,因为它缺少活力,那是为了机器可以更加顺利的工作而加以扼杀的。”(转引自董乐山译《西方哲学史》)这段话出自约翰•密尔的著名论著《论自由》,这短短200多个字,一针见血地将个体自由与集体之间的价值和此消彼长的利害关系描述地一清二楚了。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而组成集体的个体的充分发展,才会带来集体的进步,反之,这个集体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多么的强大和有力,但一定会在不远的一天崩溃。

《理想国》是一部描绘理想中的集体主义国家的哲学著作。而影响了柏拉图这种乌托邦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公元8世纪前后的,对柏拉图来说半是现实、半是神话的那个叫做“斯巴达”的国家。这是一个完全的“共产”化的国家,一切国家财产都有国家统一分配,连性都不会例外,以及出生的孩子,都是公共的。国家禁止一切针对国家的不满情绪,所有的国家公民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国家作战或者生出能够为国家作战的健壮的婴儿(身体孱弱的婴儿一旦出生便会被杀死)。斯巴达人不需要知识,公民最多只要会写便条就已经足够,他们不需要思想,只需要统一。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创作就正是建立在斯巴达社会模式的基础之上,尽管那时候斯巴达正在面临着希洛人大规模的反抗,正开始走向没落。

对于这个大约建国700年的国家,另一位哲学家亚理士多得有不同的看法,他也生活在斯巴达正日趋没落的时代,在他的描绘中,斯巴达是一个淫荡的、贪吝的和堕落的国家,乱淫、贪婪和政治丑闻困扰着这个国家。比起柏拉图,我更相信亚理士多得的看法,其原因除了亚理士多得本人学术更加严谨之外,在亚理士多得年代,斯巴达的没落非常严重了,一些外国人通过贿赂可以进入这个神秘的国家(此前,斯巴达是禁止公民出国也禁止外国人进入的),了解一些真实的情况。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整个人类的历次乌托邦试验中,从来没有——我相信永远也不会有——成功的。

斯巴达的灭亡绝对不是因为对希洛人的奴役和压迫,而正是因为对个人自由的严重桎梏。中国也是如此。春秋和南北朝这两次大乱之后建立的最没有人性的集权国家秦朝和隋朝,无一不是短命的。这种大帝国的崩溃绝不是什么悲剧,而是人性解放的黎明!

呼唤自由,向往能够在广阔的田野上自由的呼吸,因此我热爱互联网。但是,如果让我用自由换取互联网的发展,我宁可放弃互联网,而保守一片梭罗式的自由,哪怕仅仅给自己一点安慰。因为我知道,自由是永恒的,辖制是短暂的。这不是无奈的理由,而是沉重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