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薛东华:麻雀的故事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薛东华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惦记着麻雀。成语“门可罗雀”虽然是形容荒凉败落,但却说明了一种逮麻雀的有效方法。至於“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的就是逮住麻雀之后进行解剖学研究的心得。“欢呼雀跃”近代以来用的比较多,主要是形容每次党代会召开时人民群众的心情。另外,还有许多跟麻雀有关的俗话和口头禅,都说明了中国人对麻雀这种极不起眼的小动物的惦记程度。

我之所以举出了这三个成语,是因为它们所表达的三件事情,我过去都做过。我小时候跟同伙们逮麻雀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就是用弹弓和箩筐。对待战利品或者说俘虏的方法也是两种,就是解剖研究和烧烤吃掉(现在叫BBQ,区别是我们那时候不加任何佐料,因为没有)。所以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常跟麻雀打交道。捉麻雀首先是为了娱乐,当然有时候可以解馋。

现在我就常给自己的孩子讲讲我们小时候的一些好玩的事情。但是一点都不敢提有关麻雀的情况,主要是怕他在学校一不小心说漏了嘴,他的同学和老师就会把中国人跟食人族的野蛮(Barbarian)相提并论。而象中国这样有五千年文明传统的国家是不能被称为野蛮的。

我现在敢把小时候捉麻雀的事写出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跟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一次消灭麻雀运动相比,我这点小把戏简直就不好意思提起。那时候干什么都讲究个史无前例,所以这种事情不但在中国过去五千年的历史上找不出来,就是在世界历史上可能也是绝无仅有。

自古以来麻雀就跟中国人和平共处。史书中有关于蝗灾虫灾、旱灾水灾等记载,但却从来没有听说过麻雀灾,虽然人人都知道麻雀除了吃虫子和草籽之外也吃粮食。但到了1958年,领导们对麻雀的惦记显然达到了载入史册的水平。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麻雀们的生活从这时候开始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它们仍然延续着过去几十万年来一成不变的食谱,虽然在全世界的其它地方仍然可以忙忙碌碌地找食吃,但在中国的土地上,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与人类争粮食的害鸟,也就是四害之一。由此可见,关于谁是害鸟,谁是益鸟,并不取决于其食性和生物学特徵。在中国,这件事基本上是由政治局来决定的。同样,有关好人和坏人的定义也是如此。

关于这次反麻雀运动最权威的记载首推《人民日报》。“首都数百万剿雀大军拿起锣鼓响器、竹竿彩旗,开始走向指定的战斗岗位。八百三十多个投药区撒上了毒饵,二百多个射击区埋伏了大批神枪手。五时正,当北京市围剿麻雀总指挥王昆仑副市长一声令下,全市八千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里,立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枪声轰响,彩旗摇动,房上、树上、院里到处是人,千千万万双眼睛监视着天空。假人、草人随风摇摆,也来助威。不论白发老人或几岁小孩,不论是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战士,人人手持武器,各尽所能。全市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麻雀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被轰赶的麻雀在天罗地网中到处乱飞,找不着栖息之所。一些疲于奔命的麻雀被轰入施放毒饵的诱捕区和火枪歼灭区。有的吃了毒米中毒丧命;有的在火枪声里中弹死亡。”<1>

一般来说,在中国的历次政治运动中,除了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之外,舆论导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往往配合着导向的有诗词、歌曲、快板、舞蹈、二人转、三句半和京韵大鼓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在消灭麻雀的运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作品出自中国大文豪郭沫若之手,诗曰《咒麻雀》: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
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
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
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
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后方使烈火烘。
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2>

看来,即使是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有写打油诗的时候。这就象现在的影视大明星也曾演过三级片是一个道理。但一般来说,明星们出于要成名的缘故,演三级片在前而成名在后。而且成了名之后谁都不愿再提三级片的事。但大文豪们却正好相反,都是写《女神》之类的大作在前而《咒麻雀》之类的顺口溜在后。中国的事情就是这么让人没法琢磨。

回想这些并不太陈年的往事,除了觉得中国人的政治热情无与伦比之外,还可以感觉出在革命时期人们的心狠手辣。对生命的尊重是世界每一个民族所共有的良知,中国古人也不例外。“行路恐伤蝼蚁命,怜惜飞蛾纱罩灯”就是源自中国的美德。但58年的情况特别,由於刚刚经过三反五反和镇反,许多人都亲眼看到了枪毙、砍头、活埋、沉河等杀人场面,所以对于上天所赐的生命,已经失去了敬畏感。

一个人要是在年轻时做过一些傻事,过后往往不愿提起。但政府就不一样,无论做了多么错多么傻的事,也要改正错误,目的是不再犯错。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就是例子。可是,麻雀一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危害极大,却至今没听到有关平反的消息。很可能原因之一是找不到原告。而这些本该成为原告的鸟儿,有些被消灭掉了,有些可能被赶到了国外,有些被训练成了“莺歌燕舞”的同伙。而大多数麻雀的后代,都已经忘记了曾经发生过的对它们先辈的屠杀。

在经过了对鸟儿的大屠杀之后,中国人现在也知道爱护小鸟了,但基本上是用笼子去爱。而美国人也有爱鸟的传统,但表现得有所不同。在美国的几乎所有超级市场里都能买到养鸟的东西,比如大包的鸟食、小木屋、喂食的架子(feeder)和饮水洗澡用的托盘(birdbath)等等,唯独买不到鸟笼子。而美国人对养鸟的理解也只是局限于为其提供饮食和住宿而已。至於鸟儿们吃饱睡足后干什么,那完全是它们自己的事情,不在人们的关心范围之内。

美国人如此善待麻雀,也许与大多数人的基督教信仰有很大关系。圣经里就多次提到麻雀,用神对麻雀的看顾来说明神如何看重人的生命。“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马太福音10:29)

中国人在特殊的革命时期往往会着魔,但脱离了魔咒之后也会象其他民族一样变得温情善良。我一好友在华盛顿附近购得一处房产。由於前房主老太太对鸟儿乐善好施,所以在其房子周围居住了大量麻雀,有的干脆把窝做到了阳台的壁灯上。老太太在房子过户时千叮咛万嘱咐,要我这位来自中国的朋友好好继续养鸟。我的朋友便老老实实每月从超市搬回大包的鸟食继续老太太的事业。听说最近还要写信给已经搬到外州的老太太,向她汇报养鸟的成绩。

现在在中国就很少看到麻雀。即使偶尔看见一两只,也是机敏非凡,与人保持相当的距离。其实何止是麻雀,人与人之间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揭发、陷害、栽赃、打小报告以及假货、骗局、毒大米、毒豆浆等等,谁还敢相信别人呢?所以麻雀在中国的命运并不比老百姓的情况糟到那儿去。人们有时候也羡慕麻雀,是因为在它们心惊胆颤的一生中,总会有一段时间是在飞翔中享受自由的。


参考资料:

1、“首都人民不容麻雀生存,三百万人总动员,第一天歼灭八万三”,《人民日报》,1958年4月20日
2、“咒麻雀” 诗 ,郭沫若,《北京晚报》,1958年4月21日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