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万人守着长江没水喝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上周,一条“长江560公里近岸污染直接威胁饮水安全多水城市陷入缺水困境”的新华社消息,纷纷被各大媒体转载。7月29日,又一条类似消息:“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堪忧,如不大力整治,长江水即使输到京津也是废水”见诸报端。我们的母亲河到底怎么了?是法律没有给她足够的保证,还是麻木的儿女已经听不到她的呻吟?
水土流失令人瞠目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养育了4亿多华夏儿女。长江的安危,事关全中国的安危。然而,近年来,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几大问题正困扰着这条流淌了数百万年的母亲河。
裸露的坡面、崩塌的岩体、随意堆放的砂石和弃土、漫山遍野的坡耕地……在从涪陵到重庆的渝涪高速公路上,记者仅凭肉眼就能看见,由于水土保持设施匮乏,公路上已经发生多起滑坡事故。
弃土直接倾入长江
记者在公路上还发现,公路约50公里处,十几辆卡车一字排开,正在向南侧的一个沟渠倾倒弃土;铁山坪隧道东口南侧,也堆放着大量弃土。
记者在重庆涪陵区了解到,319国道涪陵段29公里的改造,也是在没有做水土保持方案的情况下先期开工的。专家指出,我国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中,公路部门要比铁路、水电工程更严重。
丰水城市变“缺水”
多年前,“长江正在变成黄河”的警告就曾经让无数中国人感到震惊,然而,震惊之后就没了下文。
而今当记者沿江而上,从入海口到武汉到重庆,一路亲眼目睹这条母亲河时,心情却无法不感到沉重。长江水利委员会在1990年的调查表明,全长6300多公里的长江,已经在沿岸主要城镇形成了至少560公里的近岸污染带,数千万人口的饮水安全受到直接威胁,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反而陷进“缺水”的困境。
在长江重庆万州段,记者乘水文船采访时发现,沿北岸分布的20多个排污口,每天将这座城市40多万人口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入江。北岸耸立百尺的危岩上,一个个排污口犹如瀑布一样倾泻而下,蔚然形成一道怪异的景象。
五百取水口均受污染
长江干流近岸水域是沿江城镇的主要水源地。据悉,沿岸的近500个取水口均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的影响。不少城市被迫采用江心取水办法以改善饮用水质量。一些本来水源丰富的地区已经被质量性缺水所困扰,不得不舍近求远,花费巨资寻找第二水源地,或者大量开采地下水。武汉、南通等地多次出现水厂因水质污染而被迫停止供水的现象。
重庆市环保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重庆主城区江段尤其是嘉陵江主城区江段,受城市污水的影响突出,重庆主城区、涪陵和万州等城市江段近岸水域已形成累计14公里长的超标污染带。
三峡库区水质亦差
据统计,600多公里长的三峡水库,排列着130多个排污口,去年重庆市废水排放量近13亿吨。尽管城市污水处理厂已提上议事日程,但至今仍停留在前期工作阶段。尽管重庆市已经规划到2005年在库区建设21座污水处理厂,但截至目前,大都仍是“纸上谈兵”。到2010年,三峡库区总体水质是不可能实现二类水质的预定目标的。
(新华社记者 李斌)2001-07-31 15:36:59
发稿:2001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