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时代的困惑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 |
自西方文艺复兴和中国五四运动后,基督教传统和儒家学说走向衰败,一个自由、多元的时代接踵而来,人的理性的地位急剧攀升,乐观主义的进步观充斥世间。这种乐观主义情绪的背后,有两个基本观念作为支持:一个是进化论;一个是经济决定论。于是,自由、发展、消费三位一体,编织出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图景。
从历史上看,思想上的多元往往是人类在特定时期的状态。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基督教传播初期,人类就逐渐从礼崩乐坏的多元走向思想上的大一统,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文化赋予人们关于人生意义和世界价值的统一解释,从而在相当长的存续时间里维护了人的精神世界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但是,古老的文化传统在文艺复兴和五四运动时期被彻底打破了,对传统的摒弃和破坏被认为是进步的需要和标志,长久的稳定和统一被思想上的混乱、多元所取代,古老的文化传统在多元中被消解。从文化传统的演变这个角度看,多元化是人类传统文明由兴盛至消亡的转折点。
前述非常宏观的描述基本上揭示了人类传统文明发展的轨迹。但是,也有一些事实似乎阻碍着人们形成如此清醒的认识:
其一、古老文化在衰败后科学却得以突飞猛进,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主导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带给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
但是,物质层面的进步没有触及人生的本质,科学满足不了人的精神需求,也解释不了人生许多根本问题。而且,物质的进步与文化、精神的衰败是人类现代化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技术和科学在蹂躏自然界的同时也侵蚀了人的精神世界;
其二、尽管多元的格局带来空前的自由和表面的繁荣,但是哲学、文化等人的理性的自由发展并没有产生足以代替古老文化传统的伟大智慧,人在自由发展中不过是走向繁杂、混乱、肤浅和虚无。这些多元时代中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已经衰败的传统文化而言只不过是雪上加霜。
事实上,文艺复兴和五四运动之后的多元化不仅消解了古老的文化传统本身,而且多元格局的存在和演进正是文化传统衰亡的结果。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渐渐放松了对很多古老训诫的恪守,古老文化传统在社会层面和人们心理上的地位悄悄下降,人们越来越关心物欲的满足和一些细枝末节,这就为科学和丰富多彩的理性的运用打开了大门,多元的时代就来临了。
然而,在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很难在心理上追述到文艺复兴和五四运动之前的历史时期,巨大的社会变迁造成的心理隔膜使我们无法设身处地地理解过去的时代和人们当时的心态,结果只能是因为以己度人而造成很多误解。从现在的社会心理去揣摩和评判过去,甚至会助长我们在物质发展上的优越感以及有关历史不断进步的错觉,更无法让人认同文化传统不断走向衰败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了。
如果能够摆脱盲目的自信和乐观情绪的纠缠,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大变化,就不难看出多元对文化传统的不良影响:
第一、多元的时代缺乏绝对真理和价值。每个人都有权依据自己的理性进行判断和选择,却没有一个公认的是非标准指导人们的所思所想。在过去,文化被认为是神的智慧和“道”的承载,他们代表着人们普遍认同的、不言而喻的价值趋向并时时给人生以切实、可靠的指导。然而,多元消除了古老的权威,各种五花八门的学说令人无所适从,人享受自由时却感受到空虚、迷茫;
第二、多元的时代充满理性的自负和对工具理性的崇拜,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盛行,人逐渐远离生命的本质。多元的时代,人远离神后“找回自己”,对理性推崇备至,却每每遭遇理性谋划所无法把握的困难和问题。人的文化裂变为相互冲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低级的“器学”、“科学”冒充文化和真理登上大雅之堂;而所谓的精神文明也日渐肤浅、繁琐,哲学、人文科学代替古老文化的简朴内涵成为现代文明的主体;
第三、在多元的时代,人们沉浸在自由主义和发展主义的诱惑中,放弃了对人的内心和道德良知的关注而倾心于对自然的征服和对社会的改造,造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张,物欲纵横,现代社会的许多弊端纷至沓来;
第四、多元加剧了道德堕落。在基督教和儒家学说一统天下的时候,人们普遍在心理上敬重公认的道德约束,既没有“拘束”和“压抑”的感觉,也没有“以理杀人”的指责,内在的社会心理和外在的文化传统和谐相处。多元的时代刚刚开始,道德的普遍堕落就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现象,这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十分明显。在中国明末,思想界出现许多崇尚感性和自由放任的声音。虽然那时儒家传统仍然存在,但是人们可以从这段历史中感受到思想多元和道德堕落之间的连带关系。
前述宏观考察不排斥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多元的主张为进步思想争取到一席之地的情形。尤其在当代极权国家或者在一种旧的思想将要为社会摒弃的时候,多元的主张往往成为新思想的保护人甚至催生婆。但是从总的方面来说,多元对文化传统的损害是确定无疑的。
多元时代到来后,基督教和儒家传统成为众多思想流派中的一种,而且在不断诠释中渐渐背离原始教义,古老文化的真实内涵逐渐变异和丧失。当然,所谓的“丧失”是在实质意义上或者在心理层面上讲的。尽管基督教在西方依然维持着很多外在的形式,但是它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已经所剩无几了。而在中国大陆,儒家传统连一个表面的形式也没有能够保留下来。
当然,古老的传统无疑是多元时代思想和制度创新所依赖的一种重要资源,这点在西方比较明显。例如,西方的人权、法治、民主等等资本主义文明都有基督教文明遗留下来的痕迹,而这些古来文化的积淀实质上成为现代文明合法性的支柱,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学文明的显著弊端。
另一方面,多元时代产生了大量的新思想、新流派,这些思想、流派往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昙花一现。没有深邃的智慧,也就没有永驻于世的魅力,这些思想、流派的寿命与其继承历史传统的成分多少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些理性杜撰的产品中,古老文化中的简朴智慧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庞杂的体系、琐碎的思考、晦涩的论证、干枯的理性和个人偏见的宣泄,于是学术体系在现代人眼中成为人类智慧的主要载体。而且,这些新思想缺乏文化传统的支持,却以标新立异为能事,制造了许多文化垃圾,共产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凭空杜撰的不良文化。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儒家学说和基督教在出现的时候也同样处于一个鱼目混珠的多元时代。一旦一个伟大的传统确立起来,这个多元的格局就该结束了。人类不能没有真正的文化,单纯的物质进步只能造成人类的畸形,古老的文化衰败了,新的文化就可能在多元、混乱或者无序中诞生,多元的时代不过是一个暂时的过渡时期。
在多元时代,昏昏噩噩的人们品味着放纵、孤独和各种新奇,清醒的人们在留恋古老传统和饱尝没有文化呵护的痛苦中苦苦寻觅,自以为是的人们在苦思冥想、津津有味中进行创造、研究和编撰,而新的文化可能同时就在周围的污泥浊水和人们的浑然不觉中诞生。回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奇斗艳,只有道家和儒家给未来的人类带来可靠、长久的智慧,其他的只不过是一种过眼烟云的陪衬甚至是文化垃圾。多元的时代,人的品位千差万别,各种学说良莠不齐,而真理只能靠良知和心灵的智慧去分辩、寻觅。
以历史反观现实,可以认为今天这种多元的状况不是什么人类的幸运,这种状况不会维持很久,新的文化也许正在孕育之中。尽管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是人类曾经拥有的美好事物,但是他们已经丧失了内在的生命力,人为的复兴是不可能的,古老的东西总有生命的周期。而那些多元时代中产生的各类学说、思想、流派虽然其中不乏真诚的思考、艰苦的探索,却实在无法担当真正的文化负有的神圣使命,只不过是一些用来检测智者的慧眼并终究只能被智者在追寻真理中毅然丢弃的过眼烟云。
从历史上看,新的文化绝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耶稣、孔子等圣人智慧的流露,但是他们在当时也遭受诸多误解甚至迫害。新文化的诞生这样一件大事绝不会悄然无息地进行,也许有圣人艰苦卓绝的传播,有坚定的追随者在承受误解、诽谤和苦难中身体力行,也许还有其它学说的排挤、污蔑甚至权力的迫害。总之,一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足以引起善良人们的注意和深思。
多元的时代光怪陆离、正邪不分,既腐朽混乱又孕育着希望。穿透多元的重重迷雾,用真本性去感知吧。
发稿:2001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