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专栏:一厢情愿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李怡英文版《中国日报》(ChinaDaily)上周三报道马英九在香港就两岸关系的有关谈话,其中说马英九认为台湾接受「一国两制」。周四又作出「更正」,改为马英九认为台湾应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实际上马英九在香港既没有说台湾应接受「一国两制」,也没有说台湾应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他只是说,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对我方根本不是问题,两岸在九二年也有「各自表述」的共识,他相信陈水扁总统已逐渐了解,承认九二年「一中各表」的共识,对台湾没有伤害。
马英九说台湾应接受「一中各表」,到了《中国日报》就变成了应接受「一国两制」,「更正」后仍错误地只引述马英九所说的「一中」,却刻意漏去他说的「各表」。
马英九访港所掀起的排山倒海的报道旋风,尤其是亲中人士、中共驻港官员以至中方喉舌的热烈反应,其中夹杂许多一厢情愿的情意结。比如马英九说,期望中国人管治香港可以比英国人管治时更成功。在许多报道中,「期望」不见了,而是马英九肯定回归后的香港比港英时代更成功了。
部分香港传媒尤其是中共喉舌对马英九访港的一厢情愿的报道与评论,实际上是害了马英九。香港与大陆对马英九访港的反应全属正面,但台湾的反应却不然。港府对马英九高调热情接待,但对台湾的正式官方代表张良任却拖延了一年多才发予签证,再加上马英九这次带领的市议员中独缺民进党议员,因此,台湾已有人把马英九指为「新卖台集团棋子」。陈水扁在会见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时,对两岸事务地方化的现象表示忧虑。阿扁上周会见美国前助理国务卿陆士达时,更说,政策的制订与执行都是由执政者负责,但中国却刻意拉拢在野人士,避免与新政府接触,是不智的。马英九回台更第一时间拜会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对访港之行作解释。
香港甚至有人一厢情愿地以为凭马英九的魅力,将有机会问鼎总统宝座。然而,马英九虽在香港对中学生说,「我也是香港仔」,但他当选台北市长,是全靠李登辉说他是「新台湾人」,才引动台湾本省人投票给他的。中共喉舌报道他说台湾应接受「一国两制」,那么别说选总统了,恐怕竞选连任台北市长都不大容易。
发稿:2001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