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万象纷纷 > 社会乱象

河涌变暗渠是好事吗?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云山

近日,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评选优秀提案,把市内22条河涌改为暗渠的提案评为优秀提案。识者不禁莫名其妙。河涌变暗渠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精神吗?河渠变暗渠是利多还是害多?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吗?谁都知道,河涌是自然环境长期演变的产物。"水势就下",天上降雨,地表就慢慢冲刷成河涌以排泄雨水。

广州的河水多数源自白云山。白云山的泉水和雨水汇集成河,分散成数十条小河涌流汇珠江。这是自然规律,是千千万万年自然而然演变形成的。本来广州市的一部份人民代表提出的提案是鉴于市内的河涌两岸被非法占用,大量杂物垃圾投入河涌,致使河底不断淤高,妨碍排洪,有碍卫生,要求市政府整治。

但是,执行下来却与原意大大走了样,有关部门不顾自然规律,把22条市内河涌加了水泥盖,变成暗渠。从此,广州地区少了22条流水的河涌,少了22条排泄两岸雨水的水道,少了十数平方公里的自然河滩而增添了大量的水泥地面。稍有地理知识的人都会明白,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做法,不是整治河涌,而是消灭河涌,与提案的原意背道而驰。

城市的河涌就象人体的血脉,城市要靠河涌排洪、排涝、排污,而且籍着这些河涌显现自然环境的生机、灵气。现代城市已经到处是高楼大厦、石屎森林,除了公园和路旁的树木、草地,已极度缺乏自然景观。

广州市区的22条河涌,本来是市民休闲散步、欣赏自然景色的好去处。前些时因政府管理不善,才会垃圾堆积,污水横流。整治之道,理应清污去障,还河涌自然本色。简单地加个水泥上盖,把流水的自然景色永远埋在地下。垃圾堆积、污水横流的丑陋是被掩盖了,但城市没了活水,也就没了生机,没了灵气。

广州市民少了22条清水长流的河涌,少了泥土的芬香,少了沿河的花草树木,欲亲水而不可得。有些地方因雨水没了出路而积水过膝。暴雨时节因泥土与水泥地面的渗透能力差异而加大洪水频率与增高洪水水位。本来这都不需高深的专门学问,基本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只不过要清理河涌污泥垃圾费时费事,对做官的无利可图,沿河种树种草,见效缓慢,不能立竿见影。在河涌之上建造水泥地面,既省事又快捷,立刻政绩显现。至于承建工程包工头的回扣、红包,那是私下交易,局外人不知其详,但官商同得利益,却已是人尽皆知的公开的秘密。因此,广州的有关部门选择掩盖矛盾的把河涌改为暗渠的违反市民长远利益的简捷方法。至于将来有朝一日暗渠也淤满、堵塞了,矛盾爆发了,那是后任官员的事,他早已升官发财,不用理会了。倒霉的是广州市民,活水长流的河涌不见了,依依垂柳不见了。要看水吗?只能到珠江,想触摸泥土、花草、树木吗?只能到白云山或是公园。这样消灭河涌、消灭自然景色的做法还能获奖,真是对"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的最大讽刺。市政当局真的不懂这些道理吗?看来也未必如此。只不过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理长远的为政之风已成风气。只求眼前政绩,管他什么自然规律、生态环境,升了官发了财,就是最大的利益!这才是出现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