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在惊人消失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新生22日讯】东北广袤无垠的“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料也长粮”。然而,就是这样一片富饶的土地,正在遭受着水土流失的劫难,黑土正在惊人地流失。专家警告说这样发展下去,黑龙江省很有可能变成寸草难生的第二黄土高原。黑土腐殖质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流油”的黑土只有在东北温带特殊的自然条件下才能形成,是最适合于农耕的土地。我国的黑土区主要分布在东北松嫩平原的北东部,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面积11.78万平方公里,每年生产的粮食都在150亿公斤以上。
据报道,长期以来,由于在开发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忽视了有效的保护,黑土地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目前,松花江、辽河流域侵蚀速率每年达0.2厘米至1.2厘米,而形成1厘米厚度的黑土则需要300年至500年的时间,流失的速度百倍于成土的速度!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达4.47万平方公里,占黑土区总面积的37.9%;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厘米到1厘米厚的黑土表层,50年代60厘米到70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都只有20厘米到30厘米厚,不少地区已经基本失去了生产能力。“大沙包,破皮黄,光上肥料不长粮”,已成了今天黑土地水土流失危害的真实写照。据测算,按目前的水土流失速度,黑土地现有耕地的黑土层将在40年到50年内全部被剥蚀。黑土地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破坏极大,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质每年以千分之一的速度递减,每年流失的土壤养份价值5亿到10亿元。
另据报道,目前黑龙江省有60%以上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黑龙江省黑土区坡耕地每年流失6毫米至7毫米厚的表层黑土,全省共有1571万亩坡耕地表层黑土流失殆尽。6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是7500万亩,到了80年代就达到了2亿多亩,20年增加了近两倍。另外,全省目前有10万多条大型侵蚀沟,吞占耕地110多万亩。全省坡耕地每年跑水总量是37亿-40亿立方米,这是造成岗地旱、洼地涝的重要因素;跑土总量是2亿-3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省每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的土方总量;黑龙江省每年流失掉的土壤氮磷钾养份折合成标准吨化肥达500万-600万吨,相当于5个年产百万吨的大庆化肥厂一年的生产总和。每年因水土流失少收粮食20亿-25亿公斤。这样发展下去,黑龙江省很有可能变成寸草难生的第二黄土高原。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黑土地上产生了大量迅速扩张的侵蚀沟,令人触目惊心。黑龙江省有一个县,19.75万亩的耕地上竟有大小侵蚀沟1764条。水保专家曾在吉林省松树市刘家乡合心村进行了实地考察。1961年,这里还是一个草深林密、满目黑土的宝地,但现在却是一眼望不见头的三四十米深、二三百米宽的大沟,沟坡陡如斧削,黄土裸露。吉林省双阳市四家子乡过去种玉米,亩产300多公斤,由于水土流失,现在有450亩地岩石裸露,不得不弃耕。而剩下的土地不能再种玉米,只能改种大豆和谷子,亩产也仅有65公斤左右。
眼下,站在东北黑土区中的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举目四看,只见到处是深沟险壑,恍如置身于黄土高原。据统计,目前像刘家乡合心村这样的侵蚀沟在吉林省松花江流域部份地区就有466条,在黑龙江省乌裕尔河中上游流域有24687条,在黑龙江省宾县二龙山水库上游275平方公里范围内10年就形成了989条。据调查,黑龙江省共有较大型侵蚀沟14.4万条,侵蚀耕地140万亩,同时导致大量耕地被侵蚀沟切割而被迫弃耕撂荒。据推算,黑土区侵蚀沟占地面积达706.8万亩,每年损失粮食14亿公斤,折合金额达五亿多元。
严重的水土流失还造成水旱风沙灾害多发,使大量泥沙进入水库、河道,造成河库泥沙淤积,后果严重。据调查,黑龙江省二龙山水库已淤积泥沙1000多万立方米,无法正常运行。吉林省的沐石河、辉发河的某些河段,河床已高出地面1米多,成为黑土地上的“地上悬河”。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滨洲铁路桥原先有8孔可以通航,因淤积现在只有2孔可以通航,航道已由1500公里缩短为580公里。
黑土地的水土流失,使黑土区发生气候异常的频率增高,受灾面积逐年增大。
(摘自正见网zhengjian.org)
发稿:2001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