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人解甲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智真一次孔子率弟子前往宋國,到了匡地時,由於陽虎曾經施暴力於匡地的人民,當地人看到孔子的外貌與陽虎很相似,於是便以為陽虎又來了,趕快報告給匡地的主宰簡子。簡子聽後,馬上率領士兵,披上鎧甲,驅馬前往,將孔子一行人團團圍住。
子路生性勇猛,一見匡人來勢洶洶地圍攻,不知何故,非常不悅,拿起兵器便要與他們對戰。孔子見了,立即制止子路說:“哪有修行仁義之人,改變不了世俗的兇暴呢?不講授詩書,不學習禮樂,那是我的過錯。如果以闡述先王之道,喜歡古代典章制度作為過失,那就不是我的過錯了。周文王死了以後,文化典籍不都在我這嗎?天如果要消滅周的文化,那麼我也就不會掌握這些文化了;既然天不想消滅這些文化,那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來!子路,你來唱,我來和。”子路聽了孔子之教,便放下兵器,拿出琴開始彈唱起來,孔子於是和著音樂唱起來,唱了三遍之後,匡人知是聖人,並非陽虎,於是脫去鎧甲,離開了。
孔子在被匡人突然圍困的緊張氣氛中,卻能平心靜氣,先檢點自己有無過失。如無,繼續以禮樂教化世人,彈琴唱歌。這一舉動,與陽虎完全不同,匡人一下明白了,此人雖貌似陽虎,卻是一位彬彬有禮的君子、聖人,感到慚愧和感動,解甲而歸。孔子以德化人,扭轉了危局,被稱為善之善者也,使人感受到其寬廣仁厚的胸懷和以承繼傳統文化命脈為己任的浩然之氣。
發稿:201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