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言而有信:桐葉封弟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周成王年幼的時候,有一天,他與小弟叔虞在一起玩耍,成王隨手采了一片梧桐樹葉送給叔虞,隨口道:“我封你。”

叔虞接過樹葉後非常高興,隨後把這件事告訴給周公,周公於是前去詢問成王,成王說他只不過是跟弟弟開玩笑罷了,周公正色說道:“誠信乃立身之本。人主無過舉,不當有戲言,言之必行之。”成王深感慚愧,於是把叔虞封於唐地為應侯。這件事後來使成王沒齒難忘,以致終身“不敢有戲言,言必行之”。

這是“桐葉封弟”典故的由來,喻義做人要言而有信,謹言慎行。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曾先後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他的事跡在《尚書·大傳》中記載:“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周公特別重視道德教化和制禮作樂,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儒學的創立奠定了文化基礎,是孔子儒家推崇的道德人格典範,使中華民族在古代就以“教化有方”、“禮儀之邦”而著稱於世界。

周公因擔心成王貪圖享樂,作《無逸》,以殷商的滅亡為前車之鑒,告誡成王要先知農民耕作艱辛,不要貪圖“於觀、於逸、於遊、於田(田獵)”等娛樂活動。《無逸》開篇即呼:“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周公列舉了殷王中宗、高宗、祖甲,贊揚他們皆能虔誠地祭祀,“治民祇懼,不敢荒寧”,因此而成為“明王”。他接著又講了周人農業起家,教民稼穡,自奉節儉,十幾代了都是這樣,如文王教導百姓種田,從早到過午有時連飯都來不及吃,他不敢盤桓逸樂遊獵,不索取分外的東西,“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周公還告誡成王要克己自謙,說:“要盡力和萬民共同推行政事。不要姑且自寬,說:‘只在今天玩一下。’須知道這不是人民所允許,也不是上天所允許的。千萬不要像殷王紂那樣迷亂和狂飲無度啊!如果有人告訴說:‘有些民眾在罵你恨你呀!’這時更應當深自省察,更加嚴格地修明自己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