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歐陽修誠聽樵夫意見修改《醉翁亭記》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袖,官至副宰相,在文學觀點上主張明道致用,強調道對文的決定作用,以“道”為內容,為本質,以“文”為形式,為工具。特別重視道德的修養,提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

歐陽修的詩詞和文章在當時就被稱為“極品”,受到文人學士的廣泛贊譽,這源於他的治學嚴謹,做文章務求精益求精。他每寫文章,草稿出來後,即貼在室內墻壁上,反復推敲修改,有的文章甚至改得不留原稿一字,直到稱心如意為止。

例如他寫完《醉翁亭記》後,誠心向人征求意見,他讀給一位樵夫聽,當讀到“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時,樵夫說:“您文章的字好象多了點。我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門,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頓時,歐陽修明白了,於是提筆將前邊一串文字劃掉,換上“環滁皆山也”五個字,這就是人們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記》言簡意賅的開頭,只這一句便總括了滁州勝狀,也總領了全文氣勢。

歐陽修不僅嚴謹治學,也嚴謹做人、做事。他待人真誠坦蕩,始終註重提攜獎掖後俊,蘇軾、蘇洵、蘇轍、曾鞏等人皆出於他的提拔,使北宋文壇出現了人才輩出的繁榮景象。歐陽修與宋祁同修《新唐書》,書成後,按慣例修史在書前只署官位最高者一人的名字。當時歐陽修比宋祁的官位高,因此,禦史決定《新唐書》只署歐陽修一人的姓名。但歐陽修卻說:“宋公於《列傳》亦功深者,為日且久,豈可掩而奪其功乎?”宋祁知道後很受感動,說:“此事從所未聞也!”

歐陽修晚年時,仍常將自己平生所寫的文章,清理出來進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復推敲,甚是認真,有時忙的廢寢忘食。他的夫人道:“你已年邁致仕(退休),難道還怕先生責難生氣嗎?又何必費心去一一修改呢?”歐陽修認真地說:“我既然發現了錯誤的地方,那當然要去修正。要不就會誤導後人啊!”(《宋史》)


附: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滁,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