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為什麼六十歲又稱為“花甲之年”?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心語

【明心網】我們如果閱覽古文詞賦,經常看到古人談到年齡時,除了用數字表示外,還會使用一些有趣的代稱。如《淮南子˙泛論》:“古之伐國,不殺黃口。”又晉朝陶潛《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及《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儒林外史.第十回》:“魯老先生有個令愛,年方及笄。”另《西遊記˙第二十回》:“又問:‘年壽歲何?’道:‘癡長六十一歲。’行者道:‘好!好!好!花甲重逢矣。’”而黃口、總角、弱冠、及笄、花甲都是年齡的代稱。

那麼,為什麼要把六十歲稱為“花甲之年”呢?

中國古代歷法是以天幹地支相配來紀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地支。天幹地支兩兩相配,從甲子開始,至癸亥為止,共有六十個組合,每六十為一個循環,周而復始,所以六十為一甲子,稱“六十甲子”。又天幹和地支的組合是依次錯綜相配,故又稱為“花甲”或“花甲子”,也就是說“花甲”有六十之意。因此,後來人們就把它用來作為六十歲的代稱。如唐朝趙牧《對酒》詩:“手"盜鬃櫻仿瀆淙緡欏!?p>除了用“花甲之年”代稱六十歲,也可以用“耳順之年”,如《論語.為政》篇:“六十而耳順。”還可用“平頭甲子”,古代計數若逢十、百、千、萬等不帶零頭,俗稱齊頭或平頭,如唐朝白居易《登龍尾道南望憶廬山舊隱》:“青山舉眼三千裏,白發平頭五十人。”及元朝燕公楠《摸魚兒》:“又浮生平頭六十,登樓悵望荊楚。”另外,周制允許六十歲以上的老者可以拄杖行於鄉裏,如《禮記.王制》:“六十杖於鄉。”所以“杖鄉之年”也被用來代稱六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