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李東陽智討風箏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對聯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精華的一部分,它即要符合對聯的規則又要蘊涵生活的哲理。所以好的對聯不但是文才和智慧的結晶,同時也展示著賦聯者天才的成分。歷史上很多人從童年時期就能出口成章、成聯。明朝天順年間進士李東陽小的時候就很聰明,一天中午小夥伴們找李東陽一起去放風箏,有李東陽在,大家玩的很高興,這時風箏突然斷了線,大家眼看著風箏飄飄蕩蕩的落到了本村很有名望的高員外家的後花園,小夥伴們互相推脫誰都不敢去,看著李東陽,李東陽壯了壯膽前去叫門。
因為高員外每天都要睡午覺,突然被叫醒很是生氣,便想難為一下他說:“我出個對子,你若能對得,風箏便還你,員外見別的小夥伴們都躲了起來,只有李東陽站在面前,想了想說:“童子七八個,獨汝狡”,李東陽聽了很氣憤,又不能失禮,急中智來道:“員外二千旦,唯公……”,員外嘲笑說:“最後一個字呢,怎麼答不上來了”,李東陽調皮的把頭一昂:“如果還我風箏,就是這個字”,李東陽把寫在手裏的字張開給員外看,又說:“如果不還,就是另外一個字”,高員外自知不妙馬上把風箏還給了他。
原來,李東陽手裏的字是“廉”;還了風箏,就是“唯公廉”,如果不還,就是“唯公貪”。@
發稿:2008年11月6日
更新:2008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