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張釋之執法不阿貴,貴在公允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陸文

【明心網】張釋之是西漢時代的南陽人,被任命為廷尉,是當時最高的司法官。

不久之後,漢文帝出行,路經中渭橋,忽然有人從橋下跑出來,驚嚇了皇帝的車馬。於是派騎兵將那人逮捕,交給廷尉法辦,由張釋之審訊。

那人供稱說:“我從外縣來到長安,聽到禦駕經過,禁止通行,就躲在橋下。等了很久,以為皇帝的車子已經過去了;但鉆出來之後,看見車馬正在經過,只好奔逃了。”

張釋之了解到這是實情,呈上判決書說:“這人違反行人回避的禁令,判處罰金。”漢文帝發怒說:“這人驚嚇了我的馬,幸虧馬的性子溫順,假如是性子暴躁的,不就翻車跌傷我了嗎?然而廷尉居然只判處他罰金,這樣處罰是太輕了。”

張釋之回答說:“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共有的,不應有所偏私。我按法律規定判處,就應該是這樣的。假如擅自更動,加重刑罰,百姓便不會相信法律了。如果在當時,皇上要嚴辦他,派人殺掉他,也就完了。如今既然已交給廷尉,廷尉是天下公平執法的最高機關,我這裏一有偏差,天下執法的人,都會隨著任意加重或減輕刑罰,那樣,國家的法律,便被破壞得蕩然無存。叫老百姓如何是好?希望陛下明察。”文帝想了一會兒說:“廷尉的判決是對的。”

後來,有人盜取宗廟裏案座上供奉的玉環,被捕獲。太後和文帝都很惱怒,交給廷尉治罪。

張釋之按盜竊宗廟器物和皇帝用物的法令呈奏上去:判處該犯死刑。文帝大怒說:“這人大逆不道,竟敢盜竊先帝的器物?我把他交給廷尉,是想辦他個滅族的罪名,可是你卻根據一般的法律判決上奏,這不符合我敬奉祖廟的本意。”

張釋之脫下帽子,叩頭謝罪說:“依照法律,這樣判決就到頂了。何況就是犯同樣的罪行,也得分一下罪狀的輕重來判處。現在盜竊祖廟器物的就滅族,那麼,萬一有無知愚民,在長陵上(皇帝的祖墳所在處)挖了一捧泥土,罪行比竊物更嚴重。皇上又拿什麼罪名來懲治他呢?”文帝告訴太後,商量了一下,又同意了廷尉的判決。

(資料來源:《漢書.張釋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