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仁者愛人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孔子認為,一個人是否有高尚的品德,往往體現在他的思想舉止之間是否有違背“仁”的理念的地方。孔子對他最鐘愛的弟子顏淵,就以“三個月都不違背‘仁’”,來給予高度的評價。

孔子認為,仁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內在品格,他說:“人如果不仁了,就算有禮儀又能怎樣?人如果不仁了,就算知雅樂又能怎樣?”仁存在於每個人的天性之中,只要有志於仁,就能夠接近它:“仁離人遠嗎?只要我追求仁,仁就來了。”

剛正、堅毅、質樸、這些品性都接近仁。而滿口好聽的言辭,堆出討好別人臉色的人,就很少能達到仁的境界了。

孔子認為,一個人只要有志於成就仁,就不會做壞事了。對於品德高尚的君子來說,仁就更加不可或缺了:“君子離開了仁,還怎麼能成就君子的名聲?君子不會有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危急險惡的時候是這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是這樣。”

樊遲請教仁,孔子說:“獨處的時候要恭謹,做事的時候要敬業,待人的時候要盡力。哪怕到夷狄的地方去,也不可以拋棄這些原則。”

樊遲又問:“仁者不畏艱難,而不計較收獲,這樣可以算仁了嗎?”孔子用兩個字回答說:“愛人。”

顏淵請教仁,孔子說:“戰勝自己的私欲,回歸禮儀之道。一旦能戰勝自己的私欲,回歸禮儀之道,那麼天下之人都會受到感召而向‘仁’靠攏。實踐‘仁’之道,完全得靠自己。”

顏淵又問具體的做法。孔子說:“不合禮儀則不看,不合禮儀則不聽、不合禮儀則不說、不合禮儀則不做。”

仲弓請教仁,孔子說:“出門就象去見重要的賓客,做官就象主持重大的祭典。自己所不喜歡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國家之內沒有怨言,家庭之中也沒有怨言。”

司馬牛請教仁,孔子說:“仁者,說話慎重,替人留下余地。”

子張向孔子請教仁,孔子說:“能在天下實踐五種美德,就是仁了。這五種美德是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惠愛。”

子貢問實踐仁的方法,孔子說:“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整治好他的工具。居住在一個國家,要侍奉那裏德才兼備的大夫,結交有志於仁的士人。”

子貢又問:“如果有個人,能夠廣泛的施恩於百姓,幫助他們度過困難,怎麼樣?可以算是仁嗎?”

孔子說:“這何止於仁呢?恐怕只有聖人能做到!堯、舜在這方面都還覺的自己做的不夠呢!仁者,自己想要有修養,就也要幫助別人提高修養;自己想要成功,就也要幫助別人獲得成功。從自己的身上發現待人的道理,可以說是實踐仁的方法啊。”

(出自《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