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天人合一”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傅抱石作品《高士觀瀑》

◎戴東尼(古玩書畫鑒定收藏家、藝術投資顧問)

【明心網】從中國先秦諸子的“天人之辨”,到漢代思想家和政治家董仲舒的“天人合而為一”,再到宋代理學家們的“萬物一體”論,“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本源。古人註重人與天、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統一和協調,即天地、萬物以及以禮儀為行為規範的人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天則是這個統一體的主宰。人只要能擴展天道德性,就會達到天道、人性、物性和整個自然界、整個社會的合一。如孟子認為人固有的仁義禮智,植根於心,人只要極盡其心,以思行善,便可知其性;知其性,便可知天道貴善,於是心、性、天相通,融為一體。

“天人合一”也是幾千年來中國歷代藝術家們所遵循的美學原則。如中國古代的畫論中寫到:“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中國傳統文人畫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是一種通過平衡與和諧,最終達到大自然與人相對應和一致的境界。當他們將這種體悟以繪畫的語言表達出來時,往往註重對人精神境界的營造,畫中的山水雲霧與畫中人甚至作畫之人的身心融為一體,同時亦使看畫人達至忘我的境界。

如南宋畫家米友仁畫的江南山水,往往追求蒼茫雨霧中大自然的特殊韻致,並未對山、樹及水作具體細致的描寫。其畫中的山、樹常用橫點畫出,有時也勾以墨線,然後渲染,他所作“拖泥帶水皴”先用水塗抹,再蘸焦墨橫筆拖過,水墨筆筆積疊,相互滲透,造成渾厚自然,迷濛天際的效果,生動地展現了江南水國變幻無常、雨霧迷濛的景觀。

再如高士觀瀑,是近代畫家傅抱石最愛描繪的題材。他的高士觀瀑圖,畫面構圖險峻奇特,章法新穎,作者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又層層積染,達到蓊郁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畫中一流飛瀑自畫幅頂端的巍峨峭壁間奔流飛瀉而下,畫的中部幾位高士於石上觀瀑,成為該畫點睛之筆,超凡脫俗,與大自然相比卻是那樣的渺小,只能與樹影相伴、依稀可見,但與大自然又是如此的和諧,“天人合一”之境油然而生。此為該畫之精髓,深得傳神之妙。

傳統中國畫的意境只有超越時空情懷,符合人與自然一體的“天人合一”宇宙觀,才能在藝術作品中體現出高境界的內涵。許多中國古代近代的名畫家,都是重德修心的修煉人,他們推崇人品至上,註重涵養。正因為他們人做得正,才能畫出真正令人動容的佳作。@


(戴東尼讀者信箱:tony.dai@epochtimes.com 誠征中國名家書畫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