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眼, 迷失的空間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高啟峰【明心網】應該有不少人親眼目睹過麻雀誤闖“禁區”;麻雀一旦不經意的飛入了只有少數出口或單一出入口的半密閉空間,牠的命運在一轉瞬間就可能完全改變了。
作為一個旁觀者,有時候可以註意到麻雀是從哪裏飛進來的。我在學校的教室最常看見這類“不速之客”穿越沒帶上的窗戶,偶爾頗好奇又納悶,牠進來時知道沒玻璃,回去時怎麼盡是瞎飛亂撞呢?有時候不知牠打哪兒來的,因為一時之間別人沒看到牠來的“入口”?但可以確定的是“牠必定從某處飛進來或跳進來”,而不會是從地上遁起來或天花板冒出來的;我不知道只不過是自己沒看見或看不見罷了!
我的眼睛捕捉過好多次這樣的鏡頭,常有一些不同的疑惑與聯想:最早不解為什麼牠能飛進來,何以不自己飛出去?當時心裏頭推敲著種種可能的原因,可能是眼睛結構的先天缺失吧!?可能是飛行速度太快所導致的誤判吧!?由於自己從事教學工作,不免反射性的將所見所思引為教學題材,譬如跟小朋友說:“那只迷路的麻雀跟你們好像喔,常常玩到忘了回家。”“那只記性不好的麻雀只顧著盡情的飛翔,貪圖眼前的痛快,卻對即將遭逢的厄運一無所知。”“那只回不去的麻雀,可能只是出來替小麻雀找晚餐,而現在呢?叫牠的小麻雀可怎麼辦?”“那驚惶失措的小麻雀,爸媽找不著可擔心死了!”
除了不同的聯想及一連串的問號,心裏頭是有些感受的:不忍心時,急著想幫牠開扇門、找只窗;幸運的鳥兒呢,就在我滿是祝福的笑容中“返鄉”了,看著漸去的小黑點兒,振翅余聲中還和著喜悅。調皮的鳥兒呢,看不著門、窗,找不到路,有時急得心一橫想幹脆捉住牠、再放牠走,可牠怎麼會知道別人是為牠好的?一再的閃躲,換來的是瞎撞玻璃的命運,這樣的結局無奈、悲慘、遺憾!
我們對很多事不解的時候,覺得它好難,令人困惑不已,甚至對於原本刻板印象中已經存在的觀念無法割舍時,就很容易對“不知名的現象”視為玄之又玄,從而錯失為自己建構新科學觀的機會,或因此而與事實真相擦身而過。
麻雀的眼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卻無法抵達,不只是被玻璃隔住了,也被自己的“無知”蒙蔽了;人的眼睛雖然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是用心的人用“心”看到了自己要走路,活得很篤定是因為再也不以眼睛所見為憑,路更廣也更自在了。
看到別人幹傻事時,看的人自覺最聰明;發現別人作錯事時,好像自己最清醒。人看鳥迷在其中,其實人最迷。@*
發稿:2006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