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傳統文化:安逸勝毒酒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清言

【明心網】陶侃,字士行,溪族,原籍東晉鄱陽郡(今江西波陽縣東北)人,東晉名臣。

陶侃立有戰功,曾任荊州刺史。有人因妒忌而說壞話陷害他,陶侃被降職調往偏僻的廣州地區。

陶侃在廣州無事可做,非常清閑,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放縱自己貪圖安逸享受。而是每天早晨把一百塊磚(“甓”)從書房裏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再把磚搬回屋內。人們很奇怪,便問他原因。

陶侃回答說:“我致力於收復中原,如果過於安逸閑散致使意志消沈,恐怕將來不能成就大事。”

陶侃後來回到荊州,荊州高興地互相慶賀。在荊州他盡管公務繁忙,可仍然堅持搬磚,以此磨練自己意志,後人稱其為“運甓翁”。

陶侃經常對人說:“大禹是聖人,他尚且珍惜每寸光陰,至於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應該更加要珍惜每一分光陰,怎能去放縱遊樂,醉生夢死呢?”現在長沙開福區有個“惜陰裏”,據說就是由陶侃這句珍惜光陰的名言而得名。

忍辱負重、不圖安逸、意志堅韌的陶侃後來被提升為征西大將軍兼荊州刺史,都督八州軍事,封爵長沙郡公,聲名顯赫。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曾經進諫齊桓公說:“宴安鴆毒,不可懷也。”古人視貪圖安逸比毒酒更害人,因為它會吞噬人們的意志。古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吧!

《漢書》中也說:“古人把貪圖安逸視為毒酒,把喪失道德而富貴稱之為不幸。漢朝興起,直到孝平帝,諸侯王數以百計,大多驕橫荒淫喪失道德。為什麼這樣呢?沈溺在放縱恣肆的環境中,他們所處的地位導致他們如此。”這真是後人應該引以為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