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唐太宗傾耳虛心、聞過則改(1)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李劍

【明心網】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傑出帝王,尤以兼聽納諫著稱。然而,當大臣們諫諍言詞激烈,有切膚之痛時,太宗有時也控制不住自己,也想文過飾非、充耳不聞。但太宗畢竟有過人的雅量和氣度,以國家社稷為重,聞過則改。


唐朝的王?,字叔玠,清心寡欲、品行端正、剛直不阿。世子李建成被立為東宮太子後,他出任太子中舍人。玄武門之變後,王?受牽連,被流放到雋州。

貞觀元年,唐太宗即位。他知道王?很有才幹,就不計前嫌,召回王?,拜為諫議大夫。一次,太宗臨朝,對侍臣們說道:“正直的君主任用奸邪的臣子,是無法使天下大治的;正直的臣子侍奉奸邪的君主,同樣無法使天下大治。只有君臣相遇,如同魚水一般和諧,海內才能安定,天下才能大治。我雖不敏,還望諸公多加匡正,以便憑借諸公的佳謀良策,使天下升平。”

王?隨即應道:“臣聽說,木材按照繩墨割據才會正直,君主采納臣下諫言才會聖明。所以,古代的聖主身旁必有七位諍臣,他們言而不從,則繼續以死相諫。陛下開明聖哲,為臣身處廣開言路之朝,當然願意竭誠盡忠。”太宗聽了受益匪淺,就規定三品以上的顯官入朝時必須有諫官在側。太宗也確實是從諫如流,王?更是有過必規,見缺必勸。

然而,並不是每次勸諫聽起來都那麼入耳。一次,太常少卿祖孝孫因為教授宮人聲樂不合太宗的心意,太宗大發脾氣,狠狠的責怪了祖孝孫一頓。王?、溫彥博認為責任不在祖孝孫,便勸諫太宗道:“祖孝孫精通音律,教授時也並非不盡心。只怕陛下詢問的那個人欺騙了陛下。況且祖孝孫是位雅士,陛下忽略了這一點,讓他教授女樂,而且還怪罪他,臣等擔心天下人都會為此感到驚怕。”太宗一聽,火上心頭,呵斥道:“你們都是我的心腹,本當進忠獻直,怎麼竟附下罔上,替祖孝孫說起話來!”

溫彥博趕忙拜伏謝罪,而王?偏偏不拜,說道:“臣從前侍奉東宮太子,罪已當死,陛下寬恕了為臣,並讓為臣處在顯要職位,要求臣盡忠職守。今天臣所進言不是為了自身,不料陛下陡起疑心,譏誚為臣,這是陛下對不起臣,不是臣對不起陛下。”太宗聽了,說不出話來。

第二天,太宗對房玄齡說道:“自古以來,帝王是很難做到采納諫言的。周武王尚且不用伯夷、叔齊之言。宣王是位賢主,可術伯居然以無罪被殺。我一直希望師法從前的聖主,只恨自己不能達到古人的水平。昨天,我責備了王?和溫彥博,對此我頗感後悔。希望你們不要因此而不進直言啊!”

(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