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二百五”的由來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子羽

【明心網】典故一
戰國時期,蘇秦為說客,身佩六國相印,是幾朝元老,雖然威風,卻也結下了眾多仇人,後來終於在齊國被殺。齊王得知蘇秦被害後十分震怒,決心要捉拿兇手為蘇秦報仇,但經多方偵捕都沒有結果。於是,他想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秦的頭懸掛在城門上,旁邊貼著一道文告說:“蘇秦是個內間,殺了他是為齊國除了大害,當賞黃金千兩,望壯士來領賞。”榜文一上墻,就有4個人前來,聲稱是自己殺了蘇秦,請求賜賞。

齊王說:“你們可不許冒充呀!”這4個人一口咬定是自己幹的。齊王問:“你們4位是真正的‘勇士’啊!1000兩黃金,你們4個人各分得多少?”4人齊聲回答:“一人二百五。”齊王拍案大怒道:“來人,把這4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

典故二
從前有一個秀才,為考取功名發奮苦讀,可是終其一生都不曾中舉,連兒子都沒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終於心灰意冷、放棄追求功名,這時候卻喜得雙丁。秀才回想一生成敗,不由得感慨萬千,於是給兩個兒子起名:一個叫成事,一個叫敗事。一日,秀才對妻子說:“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寫字,大的寫三百,小的寫二百。”秀才趕集回來之後詢問二子在家用功如何,妻子回答道:“寫是寫了,不過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兩個都是二百五!”

典故三
唐朝的長安“市長”京兆尹權勢很大,出巡時有龐大的儀仗隊伍伴隨。在最前開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後來,喝道伍佰增為兩名,但長安群眾並沒有以兩個伍佰稱他們,反而將他們共稱為伍佰,於是單個伍佰就被戲稱為二百五。

典故四
舊時賭具牌九中有“二板”(四個點)和“麼五”(六個點)兩張牌,這兩張牌配在一起就是十個點,稱為“斃十”,在牌九裏是最小的點,誰都比它大,它什麼牌也“吃”不了,人們就用“二板五”(二板和麼五的簡稱)這個詞來戲稱什麼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時間長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典故五
古代一千錢為一吊,五百錢為“半吊子”,比“半吊子”更差的稱“二半吊子”,就是“二百五”了。

典故六
過去的銀子10兩為一錠,500兩為一封,250兩即為“半封”,諧音“半瘋”。時間久了,人們就用“二百五”(半瘋)來形容那些好出洋相、說話不正經、處事敷衍隨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