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成語故事:名正言順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李劍

【明心網】“名正言順”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名義正當,道理就講得通。也表示做事理由正當充份,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它來源於《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公元前501年,五十一歲的孔子當了魯國的中都宰。孔子做了一年,很有成績,被提升為管理建設工程的司空;不久,轉而為司寇。在五十六歲那一年,孔子又代理相國職務。他參與國政,僅僅三個月,魯國的風俗就大大變了樣。

孔子的成就使齊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個美貌的女子,讓她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們學會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駿馬,一起送給貪圖享樂的魯定公,以腐蝕他的意志。這一計果然奏效,魯定公沈湎於歌舞淫樂之中,不再過問政事。

孔子的學生子路見到這種情況,便對孔子說:“老師,我們可以離開這裏了吧!”

孔子回答說:“魯國現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禮法把典禮後的烤肉分給大夫們,那我還可以留下不走。”

結果,魯定公違背常禮,沒有把烤肉分給大夫們,於是孔子離開魯國,來到了衛國。衛靈公問孔子,他在魯國得到的俸祿是多少,孔子回答說是俸米六萬鬥。於是,衛靈公也給他這個數的俸米。

跟隨孔子的學生們見有了安身之處,都很高興。子路尤其高興,問孔子道:“衛國的國君讓您去治理國政,您首先幹些什麼?”

孔子略為思索一下,說:“我以為首先要糾正名分。”

子路不客氣的說:“老師未免太迂腐了,這有什麼糾正的必要呢?”

孔子說:“你真粗暴!君子對他所不知道的只存疑在心中。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講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國家的禮樂教化也就興辦不起來;禮樂教化興辦不起來,刑罰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老百姓就會不知如何是好,連手腳都不曉得往何處擺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說的出來,講出來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

不久,有人向衛靈公說了孔子不少壞話,衛靈公就派人監視孔子的出入。孔子怕繼續留在這裏出事,在衛國只居住了十個月,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