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言而有信 見利思義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清言

【明心網】趙柔,字元順,北魏時期金城人,年輕時就以德行才學聞名河西,為人寬厚仁愛,很有信用。歷任著作郎、河內太守。
趙柔曾經在路上撿到別人掉的一貫金珠,價值數百縑,趙柔立即叫回失主,把金珠還給了他。

後來有人贈送給趙柔數百枚鏵(犁,翻土農具),趙柔於是同兒子善明去集市上賣。有個人要買趙柔的犁,趙柔向他要價二十匹絹。另一商人見他的要價太低,於是要出三十匹絹來買,善明便打算賣給這個商人。趙柔說:“與人交易,一言便定,豈可以利動心?”隨即賣給了原來那個人。

當地的人聽說此事後,都對趙柔非常佩服。

古人認為一個品行高尚的人應該“見利思義”,就是在面對個人利益時,應該想到是否符合道德準則。“言而有信,誠實不欺”作為經商者的“法寶”,也是做人必須具備的美德。經商者見利忘義,欺詐蒙騙,這是只圖眼前小利,以後不會再有回頭客的。與人相處也是同樣的道理,誰都不會喜歡與這種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