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仗義存危趙 謙遜不居功

——--信陵君故事之二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蕭風 整理

【明心網】魏安厘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已經在長平大敗趙國軍隊,接著進兵圍攻邯鄲。公子的姐姐是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給魏王和公子送信來,向魏國請求救兵。魏王派將軍晉鄙帶領十萬之眾的部隊去救趙國。秦昭王得知這個消息後就派使臣告誡魏王說:“我就要攻下趙國了,這只是早晚的事,諸侯中有誰敢救趙國的,拿下趙國後,一定調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晉鄙不要再進軍了,把軍隊留在鄴城紮營駐守,名義上是救趙國,實際上是采取兩面倒的策略來觀望形勢的發展。
  
平原君使臣的車子連續不斷地到魏國來,頻頻告急,並責備魏公子說:“公子道義高尚,能熱心幫助別人擺脫危難。如今邯鄲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國,可是魏國救兵至今不來,公子能幫助別人擺脫危難又表現在哪裏!”公子為此非常憂慮,屢次請求魏王趕快出兵,又讓賓客辯士們千方百計地勸說魏王。魏王由於害怕秦國,始終不肯聽從公子的意見。公子估計不能說服魏王出兵,就決計不能自己活著而讓趙國滅亡,於是湊集了戰車一百多輛,打算帶著賓客到戰場上去同秦軍拼一死命,與趙國人一起死難。
  
公子帶著車隊走過東門時,去見侯先生,把打算同秦軍拼一死命的情況全都告訴了侯先生。然後向侯先生訣別,行前侯先生說:“公子努力幹吧,老臣我不能隨行。”公子走了幾裏路,心裏不痛快,自語道:“如今我將要死難,可是侯先生竟沒有一言半語來送我,我難道對待他有閃失嗎?”於是又趕著車子返回來,想問問侯先生。
侯先生一見公子便笑著說:“我本來就知道公子會回來的。”又接著說:“公子好客愛士,聞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難,想不出別的辦法卻要趕到戰場上同秦軍拚死命,這就如同把肥肉扔給饑餓的老虎,有什麼作用呢?如果這樣的話,還用我們這些賓客幹什麼呢?公子前往救趙我不送行,知道公子惱恨我會返回來的。”公子連著兩次向侯先生拜禮,進而問對策。

侯先生就讓旁人離開,同公子秘密交談,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經常放在魏王的臥室內,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寵愛,她出入魏王的臥室很隨便,只要盡力是能偷出兵符來的。我還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死,如姬報仇雪恨的心志積蓄了三年之久,從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為如姬報仇,但沒能如願。為此,如姬曾對公子哭訴,公子派門客斬了那個仇人的頭,恭敬地獻給如姬。如姬要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辭的,只是沒有行動的機會罷了。公子果真一開口請求如姬幫忙,如姬必定答應,那麼就能得到虎符而奪了晉鄙的軍權,北邊可救趙國,西邊能抵禦秦國,這是春秋五霸的功業啊。”於是公子請求如姬幫忙。如姬果然盜出晉鄙的兵符交給了公子。
  
公子拿到了兵符準備上路,侯先生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有利於國家。公子到那裏即使兩符相合,驗明無誤,可是晉鄙仍不交給公子兵權反而再請示魏王,那麼事情就危險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這個人是個大力士。如果晉鄙聽從,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他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擊殺他。”

公子聽了這些話後,便哭了。侯先生見狀便問道:“公子害怕死嗎?為什麼哭呢?”公子回答說:“晉鄙是魏國勇猛強悍、富有經驗的老將,我去他那裏恐怕他不會聽從命令,必定要殺死他,因此我難過地哭了,哪裏是怕死呢?”於是公子去請求朱亥一同前往。朱亥笑著說:“我只是個市場上擊刀殺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門問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謝您,是因為我認為小禮小節沒什麼用處。如今公子有了急難,這就是我為公子殺身效命的時候了。”
  
到了鄴城,公子拿出兵符假傳魏王命令代替晉鄙擔任將領。晉鄙合了兵符,驗證無誤,但還是懷疑這件事,想道:“如今我統帥十萬大軍,駐紮邊境,這是關系到國家命運的重任,今魏王無尺寸之書,而公子徒手捧符,前來代將,此事豈可輕信!”於是對公子曰:“公子暫請消停幾日,等我把軍伍造成冊籍,明日交付何如!”公子說:“邯鄲勢在垂危,當星夜赴救,哪裏容得再停片刻!”晉鄙曰:“實不相瞞,此軍機大事,我還要再行奏請,方敢交軍。”說猶未畢,朱亥喝道:“元帥不奉王命,便是反叛了。”這時朱亥取出藏在衣袖裏的四十斤鐵椎,擊死了晉鄙,公子於是統帥了晉鄙的軍隊。

然後整頓部隊,向軍中下令說:“父子都在軍隊裏的,父親回家;兄弟同在軍隊裏的,長兄回家;沒有兄弟的獨生子,回家去奉養雙親。”經過整頓選拔,得到精兵八萬人。開跋前線攻擊秦軍,公子身先士卒,秦軍折兵大半,奔汾水大營,解圍撤離而去,於是邯鄲得救,保住了趙國。
  
趙王和平原君到郊界來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著盛滿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趙王連著兩次拜謝說:“自古以來的賢人沒有一個趕上公子的。”
  
打退秦軍拯救趙國之後,公子就讓部將帶著部隊返回魏國,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門客就留在了趙國。趙孝成王感激公子保住了趙國這一義舉,就與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賞給公子。公子聽到這個消息後,產生了驕傲自大的情緒,露出了居功自滿的神色。門客中有個人勸說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記的,也有可以忘記的。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況且(公子)假托魏王命令,奪取晉鄙兵權去救趙國,這對趙國來說算是有功了,但對魏國來說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卻因此自以為有功,覺得了不起,我私下認為公子實在不應該。”公子聽後,立刻責備自己,深感無地自容。
  
趙國召開盛大歡迎宴會,趙王打掃了殿堂臺階,親自到門口迎接貴客,並執行主人的禮節,領著公子走進殿堂的西邊臺階。公子則側著身子走一再推辭謙讓,並主動從東邊的臺階升堂。1 宴會上,公子稱說自己有罪,對不起魏國,於趙國也無功勞可言。趙王陪著公子飲酒直到傍晚,始終不好意思開口談封獻五座城邑的事,由於公子總是在謙恭自責。
  
趙王把鄗(hao,耗)邑封賞給公子,這時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還給公子。公子仍留在趙國。
  
註1集解禮記曰:“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