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新唐人新年晚會的龍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明心網】“龍的傳人”新年晚會必然有龍,新唐人歷屆晚會也無例外,聽聞2006年晚會的兩個節目將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龍,或叱咤風雲氣貫長虹,或興風作浪橫行一時,因此倒不妨藉此機會談一談“龍”。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中國大陸流行的一種說法認為龍是鹿角、蛇頸、鷹爪、鼉頭、鱗身等復合體,完全是人自己想像杜撰出來的。我覺得這種說法並不可信。
據史家考察,早在軒轅黃帝以前,華夏就有龍神崇拜。《易經》第一卦的六爻中,有四爻的爻辭都與龍有關,坤卦中的爻辭也與龍有關,這些爻辭,如“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龍戰於野”等等,被金庸寫成了一套絕世武功“降龍十八掌”。
看過《天龍八部》的朋友,可能還記得正文之前的“釋名”。佛經上說,當佛說法的時候,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天龍八部”實際上是指以“天”和“龍”為首的八部眾生。因此,印度至少在釋迦牟尼時代,就已經認識到龍了。
在1999年夏天的時候,我曾經到伊拉克的巴格達出差,後來去了距離巴格達四十公裏的古代巴比倫遺址,導遊指著墻上的一些浮雕遺跡對我說,那是他們古巴比倫的“龍”。我當時仔細看了一下,他們的龍和我們漢地的龍外形很像,但是身子很短,像一個獅子的身子。導遊開玩笑說:“我們沒有你們的文化大氣,所以龍也比你們的短。”
僅從上面列舉的三個例子,我就很難想像在幾乎沒有文化交流且交通很不發達的古代,中東、南亞次大陸和中原地區竟然會編造出一個外形類似的生物——“龍”。這倒不如說,龍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這三個地方的人都看到過,並將其畫下來了而已。
在中國文化中,龍是皇權的象征,也是英雄的象征。恰如曹操在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之時所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在民間傳說中,龍也有等級之分。以《西遊記》為例,最高級的龍是白龍馬在西天取經後修成的正果,如來佛封之為“八部天龍”。次一級的應該是四海龍王,再次一級是涇河老龍這樣住在河裏的龍,最窮的就是井龍王了。
中國有很多與龍有關的成語,如龍騰虎躍,龍馬精神,龍飛鳳舞等等。最浪漫的成語莫過於“乘龍快婿”。這個成語說的是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有一個愛女叫弄玉。弄玉善於吹笙,因此一心想找一個精通音律的人做丈夫。後尋訪到一位出塵之仙,名叫蕭三郎。蕭三郎善於吹簫,自稱為上界仙人,奉玉帝之命來人間整理史籍,所以又名蕭史。蕭史與弄玉結為連理後,蕭史便傳授弄玉一些修煉方法。後來蕭史乘龍,弄玉跨鳳飛天而去。蓋因蕭史乘龍,因此留下了“乘龍快婿”的典故。《笑傲江湖》中有一段講嶽不群和令狐沖在少林寺比劍,嶽不群使“蕭史乘龍”、“弄玉吹簫”,再接一招“沖靈劍法”,搞得令狐沖魂不守舍,就是用的這個典故。
當然,未必所有的龍都是正神,其中也有惡龍、毒龍、妖龍。佛經中有《目連降龍經》便是講目連以神通與兩條龍鬥法,最後降服惡龍的故事。臺灣的日月潭也是傳說中惡龍吞吐日月的地方,後來一對夫妻在神仙的指引下,殺死了惡龍,才讓日月能夠重新升起。
西方傳說中的龍,與東方的龍並非一回事,是一種地獄中吐陰火的惡獸,身上無鱗,且長著一對巨大的翅膀。
在《聖經啟示錄》的第十二章描述了一條赤龍,“天上又出現了另一個神秘的景象,有一條紅色的大龍,長著七個頭,十個角,它用尾巴卷起天上三分之一的星辰。”這條赤龍與天使作戰,失敗後被摔在了地上。《啟示錄》上說赤龍“名叫魔鬼或撒旦,是迷惑全人類的。”這段話可以與北宋易學家邵雍在預言《梅花詩》中提到的“火龍”相互印證。
現在民間隨著大紀元時報的《九評共產黨》越傳越廣,大家已經越來越把《啟示錄》中的赤龍與中共連在一起。聖果寫了首詩說“少小無知佩獸記,多少人間荒唐年?九評驚醒癡人夢,滌盡恥辱莫等閑。斬龍本在彈指間,只為眾生步姍姍。世人難解慈悲意,回頭已無一線天。”
發稿:2005年12月14日
更新:200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