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簡體中文新聞引爭議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9月23日訊】(中國信息中心)據德國之聲報導,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搜索引擎Google在9月9日推出中文新聞簡體測試版後,一開始是中國大陸互聯網業者發出驚呼或者喝彩聲,但10余天後,國際互聯網界的批評引起了國際媒體的註意。“GOOGLE忽略中國的爭議性新聞”,北美的NewScientist網站周二以此標題報道了Google被國際互聯網界指責支持中國的網絡新聞檢查制度,故意在新聞搜索結果中忽略所有可能有爭議的、不受中國政府歡迎的中文新聞。
中國的互聯網接入服務商通常屏蔽那些中國政府認為有問題的網頁鏈接,而大大小小的新聞網站也自覺地不刊發國際媒體批評中國政府的新聞報道。現在,Google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充分考慮“中國國情”,自覺按照中國的自我審查制度,編輯新聞搜索內容,在符合中國的政治正確性前提下,開拓她的網絡市場空間。
Google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的簡體新聞測試運行10天後,著力於提供突破中國網絡封鎖技術的美國動態網公司(DIT),發現Google的新聞搜索功能居然故意忽略許多敏感的新聞報道。動態網公司還介紹說,發出搜索請求的計算機IP地址會被識別並記錄下來。
當然,這個忽略功能目前只限於中國大陸的用戶,海外互聯網用戶得到的新聞搜索結果要豐富得多、完整得多。Google已經承認她在中國境內的服務確實刪掉了一些新聞,但說,這是為了提高服務質量水平。
Google公司發言人說,“為了為用戶創造盡可能好的新聞搜索,基於某些原因,我們有時候會決定不用一些網頁――因為這些網頁是(中國境內)用戶無法登陸的。”
但是動態網執行總裁比爾-夏指責Google的這一做法“會導致用戶得出錯誤印象,當他們搜索某件新聞時會以為全世界都是同一種說法。”動態網公司自己一直致力於發展突破中國網絡封鎖的技術。
但是中國的一些互聯網用戶這些天來抱怨他們在Google上得到的新聞檢索跟海外網民的搜索結果差別很大。這是動態網公司的研究人員與中國境內網民交流時發現的。
比如,同樣在Google中文新聞簡體版上搜索輸入“江澤民”三個字,中國內地網民只能得到9310項簡體中文的有關江澤民的新聞,內容很幹凈也很“正確”;但在德國的互聯網用戶,卻能得到9370項搜索結果,首頁出現的前三條新聞分別是江的最新講話、臺灣國安局對江辭職的反應、第三代領導核心等,從第四條起,開始出現關於江的負面新聞。
過去,就有其他搜索引擎指責Google過濾搜索結果,支持中國的網絡控制。比如,早在2002年,Google的搜索就屏蔽了法-輪-功的詞條。
另一方面,Google目前在中國境內並沒有分支機構,她的簡體新聞來源主要依靠中國國內的一些平面和網絡媒體,由後者向Google提供主要的中國新聞,這些二手新聞本來就已經被新聞來源自我審查過了。同時,與YAHOO搜索的人工編輯不同,Google的搜索引擎是靠程序自動編輯和運行的,如果沒有特意對搜索結果進行幹預,引人爭議的這一過濾也不會出現。
美國哈佛大學“英特網與社會”貝克曼中心的研究員艾得曼,告訴這間“新科學家”網站,Google在中國擴張的過程中會遇到越來越多來自當局的壓力。Google在過去幾年間,已經幾次短暫地被中國政府屏蔽。所以,當“Google從中國市場獲得越來越多收益的時候,就越難想象她不會這麼做。”
本土化大概是Google的唯一出路。除了自覺進行新聞審查,值得註意的是,Google準備收購中國的一家搜索引擎――百度,而百度的代理鏈接原來是中國互聯網用戶突破網絡屏蔽的一個重要平臺。外界擔心,為了與YAHOO收購3721相競爭,國際資本如此進入中國的方式,不僅沒有為中國的開放創造條件,反而因為以認同網絡控制為前提,造成中國互聯網的同質化,減少了中國互聯網用戶的選擇空間。
(觀察)
發稿:2004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