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叱石成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太平 整理【明心網】中華五千年文化的是修煉文化,許多成語典故都來源於修煉。成語“叱石成羊”來源於一個道家修煉故事。
黃初平(又作皇初平),東晉金華丹溪人(今金華蘭溪),自幼家貧,八歲起每天趕著一群山羊去村前的草地上牧羊。十五歲那年的一天,他出去放羊人與羊全沒了蹤影。他的哥哥黃初起(又作皇初起),到處尋訪,杳無音訊。四十多年後,初起在趕集時遇見一個道人,便詢問這位道人初平的下落,道人告訴他說:“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不知是否是初平。”初起忙求道人領他去金華山尋親,初起到了金華山,在洞中找到了容顏未改的初平。
兄弟相見初起詢問初平才知道他十五歲時在外出牧羊途中被一位仙翁帶至此石室中修煉,自此超凡脫俗,潛心修道,鉆研丹藥,四十年不食人間煙火,終於悟得修道玄機,所以早就不念家了。悲喜間,初起問及當年羊群的下落,初平說:“全在石洞外的山坡上哩。”哥哥去洞外一看,山坡上只有片片白石雜臥在草叢中,哪有什麼羊呀?初平笑道:“羊都在,您看不見。”初平便大叫“叱!叱!羊起!”,滿山白石應聲而起,都變成了羊。看得初起目瞪口呆,這才確信弟弟真的得道了。初起見道術如此神奇便從弟學道,從此亦不食人間煙火,僅服食松籽茯苓。久而久之,兄弟倆均成仙,合稱為二黃君(或作二皇君)。
黃初平成道後,仙號赤松子,金華北山被列為道教第三十六洞天,其修道時棲居的石洞被稱作真人洞,上面的那些白石,相傳就是黃初平叱之來拜的羊群,所以此洞又名朝真洞。
浙江金華北山的真人洞,已是馳名全國的風景名勝。洞頂白石累累,如亂雲,像堆卵,崩裂欲墜,令人莫敢仰視,奇怪的是自古以來從未落下過一塊,而且有的白石形狀像羊一樣,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清人趙翼詩云:“初平叱石仙蹤在,安得相尋醉碧筒”。後人用“叱石成羊”來比喻神奇,贊美修成正果後的道行。
( 資料來源:《神仙傳》等)
(正見網)
發稿:2003年7月9日
更新:2003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