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築壩 鄰國遭殃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9月14日訊】中國在瀾滄江修建八座梯級水電站引起國際間的廣泛關註。分析人士認為,水電站將對下遊的湄公河流域近5千萬從事農業和漁業的人民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未按公約規定同下遊國家磋商
美國之音記者楊明報道,中國雲南省決定在境內的瀾滄江,即湄公河上遊,再興建包括今年即將開工的高292米,蓄水庫長達169公裏,裝機容量4200兆瓦的小灣水電大壩在內的六座水電站大壩,使湄公河上遊雲南境內的大壩總數達到八座,此前,該省已建兩座水電大壩。
世界河流評論指出,中國1996年在湄公河上遊建成高達126米、總裝機容量1500兆瓦的漫灣水電大壩。但是大壩1986年動工時,事先並沒有同下遊的鄰國進行磋商,也沒有向這些國家提供任何“環境影響評估”。另外,2003年即將竣工的大朝山水電大壩和今年很快要開工的小灣水電大壩都沒有同下遊有關國家進行磋商。
美國的“國際河流網”研究員多麗斯-申表示,國際公約中對跨國界和邊境河流的管理有明確規定,要求上遊國家在進行重大水力工程建設前應當同下遊國家磋商。但是,中國雲南省的地方政府卻沒有同下遊國家的有關方面就修建梯級電站進行磋商。
*下遊國家生態環境受損
中國境外的湄公河下遊流域人口多達5500萬,其中90%從事農業漁業活動。在湄公河上遊修建的這些大壩將對湄公河下遊的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產生重大影響,捕魚和魚類繁殖將受到破壞。大壩使流入下遊的泥沙和其它水中營養物減少35%,直接影響著下遊的魚業生產。而且,由於旱季水流量將增加70%,會給下遊河床上的蔬菜園造成直接的損失。
不過一項由英國水力專家普林斯頓和雲南大學共同負責的技術報告指出,對湄公河的水文控制將使下遊的人民受益。
然而 國際河流網研究員多麗斯-申指出,由於下遊的湄公河水源於中國瀾滄江的源頭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小冰川,所以當中國在上遊的瀾滄江上修建梯級電站後,下遊河水的流量將完全取決於中方在上遊對水電大壩的閘門的控制。
英國“合樂水資源”公司工程師亞當森剖析了梯級電站將對下遊造成的影響。他說,雲南梯級電站在雨季蓄水,在旱季放水,因此湄公河下遊流域在旱季的水流量將比往常多一倍。多麗斯-申研究員也指出:在上遊興建水電大壩,調控河水流量,限制水及其水中沈積物和營養物,下遊地區的國家就可能會因河水中沈澱物的減少而導致捕魚量下降,河床不穩並受到侵蝕。下遊將會出現‘沈積物缺乏’的情況,而且還會沖走下遊房屋,橋梁等的地基等等。
*水電大壩並非最佳選擇
中國大壩的總數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多,超過兩萬座。但是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修築水電大壩並非是經濟發展的最佳選擇。最新的研究表明,水電大壩是重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者,尤其是腐敗植物釋放出來的甲烷氣體,而甲烷氣體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比二氧化碳要高15到20倍。因此說,水電大壩並非是清潔能源。而且由溫室效應而導致的氣候變化對大壩的安全和運行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發稿:2002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