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貧不失志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8月5日訊】戰國時,與莊子同時代的還有一位很有學問的鄭國人,名叫列禦寇。那時,參有學問的人,人們喜歡在其姓氏後加“子”尊稱之,所以列禦寇則被人們尊稱為“列子”。列子為後代留下了一部頗有影響的著作,即以其名號為書名的《列子》。此書之要旨是導人“秉要執本、清虛無為",所以後世將其歸入道家書。唐代開元時敕封為“沖虛觀妙真君”。

列子不僅學問淵博,而且是非之標準、生活之準則也十分明確,其人品道德的修為更是高尚。

有一天他門下的弟子嚴恢向他求救說:“得聞大道之人,都能富貴嗎?”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不好回答。得聞大道者,一般都是操守高尚者,但人世間的好人地不一定都能得到好報啊!既然如此,那麼面對這個事實又有誰願去做這種難做的好人呢?假如社會中沒有好人,那麼這個社會還會有什麼文明和希望?所以古來今來的聖人賢哲無不為培養身秉正氣的好人而不懈努力。這是賢哲們的事業。

所以,列子略微思考了一下便回答說:“桀紂唯輕道而重利是以亡!”他沒有正面回答弟子的問題,而是說:桀紂本來是富有高貴的殷帝王,但因輕視道德心,凡利忘義,生活中窮奢極欲,最後終於得到亡國、破家、殺身的報應。

列禦寇在鄭國居住了四十余年,鄭都朝野對列子這位有大學問的有道之士,竟然毫無所知。這當然有他和光同塵,修為高超,不招搖顯名的原因,但也表明鄭國君臣不重視人才,對都邑人士茫茫無知。

列子在鄭時,經濟拮據,窮困潦倒,都邑人士常常見他面有饑饉之色。一次,一位列國使者入鄭拜訪列子時,發現這位自己平生仰慕的有道之士,竟然在經常餓肚皮的情況下孜孜以求大道,十分感動!也為鄭國如引慢待人才而不平。使者乘與鄭相子陽見面的機會,尖銳地提問道:“列禦寇是天上皆知的有道之士,居住在你們聞國卻如此窮困,作為鄭之相國,難道你不怕但當不重視人才的罵只爭朝夕嗎?”

鄭相子陽聽了忙問佐僚,國中有沒有這麼個人?佐僚答復,教城中是有這麼個莫測高深之人。這鄭相子陽才無稽之談起這件事來,他暗道:這徇禦寇是天上皆知的有道之士,我為什麼不知道?既然說他是天上皆知的人才,我饋贈他財富、糧食,將他養得肥肥胖胖,不是可以給我掙來一個好大的面子嗎?對!對!他連責自己“糊塗”!以前怎麼就未想起這些?於是,他即派遣吏去給列禦寇贈送糧食。

聽說鄭相子陽派員送來了糧食,列子便出來會官吏。那官吏趾高氣揚地說:“吾愛鄭相之使前來饋贈米粟於先生,以助你渡過難關!”儼然一副救世主的派看了看那數車糧食,列子拜而辭謝說:“未為國操勞,無尺寸之功,怎可妄食君祿?再說我也並不缺少糧食啊!謹此向鄭相表示謝意,這糧食請上使帶回去吧。”

人家無求於你,你還神氣地擺哪門威風?那使者高揚的氣勢頓時蔞蔫了下來,只得帶上食車悻悻返回復命。

回到屋妻子用手拊著胸口,兩眼望著列子責怪說:“我聽人說:為有道者的妻子,夫榮妻貴,逍遙快活!但是我是你這位天下聞名的有道之士者的妻子,卻整天吃不飽,穿不暖。今天鄭相知道以前慢待士人過失,派吏前來饋贈糧食,但你卻堅持不受,難道這是我的命不好?還是你有什麼道理呢?”

列子聽完妻子的一番話,歉意地笑著說:“你有所不知啊!這鄭相子陽自己並不了解我的情況,並不理解我具有道的偉大!而是因人批評他不重視人才,才來做做表面文章,以裝璜自家的門面。這哪裏是助我之食?分明是拿我擋災,汙我清白罷了。今天他可以聽人的話送糧,明天他也可以聽人的罪責於我。這就是我不接受他饋贈糧食的原因。”
    
據說那鄭相子陽在鄭果然不得人心,列子仙化不久,他在一次鄭人的騷亂中好被國人刺殺。

列禦寇中青年時代求道即十分執著認真,起初了師事仙人壺丘子,又曾問道於老子親傳弟子關尹子,後又拜老商氏為師,並與當時一位高明之士伯錯無人亦有師友之誼。傳說他真的得到了諸師的真傳。當他靜下心來,研習所得之真傳九年之後,便能夠“禦風而行”。他常在立春之日乘風遊八荒;在立秋之日即返歸到住所“風穴”。

今天筆者借此則故事,只為推薦和贊賞列子那種“貧不失志”的高貴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