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歷史故事:孔子的生活禮節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孔子是中國人的代表,兩千五百多年來,中國人代代相傳,或多或少,都有孔子的精神血統。他生在周靈王二十一年,比印度的釋迦牟尼小六歲,比希臘的蘇格拉底大八十二歲,比猶太的耶穌大五百五十二歲。這六百年中,世界誕生了四位偉大的哲人,是史無前例的。下面的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這位聖人是如何“懷大志而拘小節”的。

孔子在自己的鄉裏,容貌恭敬溫厚,好像不善辭令的樣子,可是在宗廟祭祀和議論朝政的時候,卻言辭明晰通達,而態度更謹慎罷了。他出入宮門,總是低頭彎腰急行而前,端莊有禮,以示尊重國君。奉命迎接賓客的時候,一定進退有節。他日常用餐,定時定量,魚不新鮮,肉已變味,或切割不規矩的都不吃。偶然飲酒,但能適可而止。

遇有朋友或弟子過世,他一定親往照料,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從沒有吃飽過的,那一天裏哭過,就不會再唱歌。孔子出門上車,一定身正而立,手執韁繩。在車子裏面,不東看西看,不大聲說話,也不用手亂指,這些都合乎現代生活的觀點。

摘自“中華文化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