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志:析因玄武門之變(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百志編譯歷史上,妥協與忍讓縱容了多少惡人。「仁義」並非懦弱,而是維護天地間的真理。用霹靂的手段鏟奸除惡,才是菩薩心腸,無度地縱容只是姑息淫貪奸惡之徒對黎民百姓的殘害。
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試想如果像李建成這樣的人當上了皇上,中華民族就不會有一個值得驕傲的唐朝了。
天生英主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酒色之徒,淫亂後宮。
李建成雖然因為是長子而當上太子,但由於李建成和李元吉出於妒恨,所以時時想陷害李世民。李世民九死一生,已經給了這兩人很多改過的機會。正如上古時,舜的賢能引來弟弟象與後母的妒恨,與父親瞽的縱容。李世民也同一遭遇,他不怨不恨,繼續平定各地紛擾的禍亂。只是,個人的地位與得失事小,國家社稷不能輕易交到歹人手中,玄武門之變,蘊含的並不是權謀鬥爭,而是如何讓英名之主登基,讓天下黎民百姓安康。這是是非大義。
高祖李淵起兵時,曾與次子世民約定,將來要立他為太子。可是李世民起兵定天下,並非如李淵所料想的是為了將來的皇位。後來李淵即位以後,世民果然一再堅決推辭被封為太子,高祖才立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兄弟三個人當中,以李世民功勞最大。
最初在太原起兵,原本是李世民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
新唐書中,歐陽修這麼描寫:
最初起兵時,軍隊走到霍邑,剛好碰上久雨的天氣,糧食也快吃完了,高祖就想回太原去。李世民告訴父親:「我們這是義師,是為順天應人而起兵,應該將大軍直接開入鹹陽城,號令天下,若是回去守著一個城池,不是在幫助謀求權力禍亂天下的賊人嗎?」可是李淵並不接受他的諫言。於是,世民在軍門前大哭,李淵大為驚動,把他找來問清楚。世民說:「我們若是真要回去,那麼我們的人立刻會散去,敵人剛好趁機把我們消滅,立即就是死亡臨頭,所以我才哭呀!」高祖李淵醒悟,於是說:「起兵平天下的是你,成與敗也都在於你呀!」
李世民聰明英武,有大志,而且能下士,所以手下有一批人才,幫他濟世安民。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勇將。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卻性好酒色,又好遊獵。所以高祖李淵常常訓斥他們倆,而且有另立太子的意思。太子建成知道自己比不上李世民,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
寵妃離間父子情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寵愛一些妃子,於是經常私下送禮,討她們的歡心。李世民平定東都之後,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朝宮殿裏的珍寶,還為她們娘家的親戚謀取官職。李世民一概拒絕,於是寵妃們常常在高祖面前說太子的好話,講秦王的短處,搬弄是非。日子一久,高祖漸漸接受寵妃的耳語,無形中跟李世民漸漸疏遠了。
唐史講李世民平定洛陽時說:
淮安王神通,有功勞,世民撥給公田數十頃,張婕妤的父親,也想要這塊田,於是叫婕妤向高祖索求。高祖竟然下敕指給婕妤的父親。淮安王因為世民已有教令,就是不讓出來。張婕妤就向高祖說:「皇上賜我父親的田地,秦王世民偏偏搶過去給淮安王,真不知倒是何居心?」於是高祖怒責世民:「我的詔敕,難道還比不上你的教令麼?」世民早就知道有讒言,但也不想辯解,含糊謝罪。高祖余恨未平,又告訴左仆射裴寂說:「此兒久握兵權,為書生輩所教壞,不似前日的恭順了。」
還有這麼幾段高祖寵妃仗勢欺人的故事:
尹德妃的父親阿鼠,倚勢作威。有一天,秦王府屬下杜如晦,經過阿鼠家門口,被豪奴拖落馬下,毆折一指,還罵他:「你是甚麼人?敢經過我家門口還不下馬麼?」如晦狼狽地回到王府,告訴秦王。
於是,宮監傳旨要秦王世民入宮,一見到高祖,就被呵責罵道:「我的妃嬪家人,還被你的左右手淩侮,更何況是下民百姓呢?」世民據實陳明,高祖還是不肯相信,將他叱退。
張尹二妃,就因為讒言離間行得通,更加裝嬌撒疑,將李世民說的一錢不值。還對高祖說:「皇太子(建成)仁孝,陛下應把我們母子,托付給他,必能全保。」何妨賜為太子妃?高祖信以為真。
有一次,世民入宮侍宴,見到諸妃嬪環列座前,難免憶念自己的生母,暗暗流淚。尹張二妃又說:「現在海內無事,陛下春秋已高,應該好好宴樂一番,只有秦王世民一人,侍宴時竟然流淚,恐怕他另有深意,一定是憎嫌我們,等陛下萬歲後,秦王一定容不下我們母子,所以前些日子,曾經希望陛下將我們囑托給太子哩。」高祖勸慰他們幾句,於是一天比天一親近建成與元吉,慢慢與世民疏遠。世民東討元朗時,高祖對他忽召忽遣,就是懷疑的開端。
太子陰謀害世民
李建成與元吉多次陰謀暗害世民,曾聯絡東宮侍衛長楊文幹聯手謀害他。
有一天,世民陪高祖去元吉的宅第,元吉命令護軍宇文寶等人埋伏在室內,想借此機會殺了李世民;因為建成擔心高祖也在,才沒能成事。
後來建成私下招募壯士二千多人作為東宮衛士,又一面推薦楊文幹為慶州總管。高祖出巡仁智宮的時候,建成留守,世民元吉都隨行。於是建成竟密謀楊文幹,想裏應外合,造反篡奪王位。
事情敗露後,楊文幹說:「一不做,二不休,我不如造反!」於是引兵打寧州。寧州警報,似雪片般到來。高祖慌忙召世民商量對策,竟允諾李世民回來後,要立李世民為太子。於是,世民奉命前往平亂。
李世民奉命大敗楊文幹。回朝後,高祖已經還朝,他明知道太子建成涉及謀反,卻不提及易儲(改立李世民為太子)之事,世民付諸一笑罷了。
原來又是元吉與建成靠賄賂妃嬪,向高祖說情。高祖仍然要建成守京師,只是責備他兄弟間不睦,已後應當痛改前非。
又有一次,建成請李世民到東宮去喝酒,世民喝了幾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別人扶他回家,他竟痛到嘔出血來。李世民心裏明白是建成在酒裏下了毒,他也不怨恨,只是請醫服藥,慢慢痊愈。
還有一次,兄弟城南出獵,建成與元吉故意讓世民騎一匹悍馬,想要暗算他,世民一躍上馬逐一鹿,將要追到鹿時,馬忽然仆倒,世民身手矯健,早已跳出圈外,等到馬復起,世民又躍上馬身,三仆三躍,世民毫發無損。於是,看著身邊的人說:「死生有命,豈是暗算所能致死麼?」建成聞言,不覺失色。
至校獵結束,又去賄托尹張二妃,向高祖饒舌:「秦王自己說他是天命所歸,將為真主,一定不會隨隨便便就死了!。」高祖一聽,頓時大怒。於是召建成元吉陪侍在旁,當著世民的面就罵了:「天子自有天命,不是智力可求,你為什麼專想此位哩?」世民急忙脫帽頓首。
高祖怒氣未消,忽然有一個內監進來稟報:「突厥大舉入寇,前鋒已到豳州了。」高祖被他一驚,才將怒意打消,改容慰勉世民,令他仍然冠帶,與他商量戰守事宜。世民道:「火來水淹,兵來將擋,兒臣願出去一戰。」
收買秦王客無功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將多,真的動起手來,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這些勇將收買過來。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秦王手下的勇將尉遲敬德,表示要跟尉遲敬德交個朋友,還給尉遲敬德送去一車金銀。
尉遲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說:「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來往,對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個貪利忘義的小人。這樣的人對太子又有什麼用呢。」說著,他把一車金銀原封不動地退了。
建成遭到尉遲敬德的拒絕,氣得要命。
當天夜裏,元吉派了個刺客到尉遲敬德家去行刺。尉遲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們不會放過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門打開。刺客溜進院子,隔著窗戶偷看,只見尉遲敬德斜靠在床上,身邊放著長矛。刺客本來就知道他的名氣,怕他早有防備,沒敢動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又跟高祖哭訴,造謠說是敬德有謀反的意圖,高祖竟然想殺了尉遲敬德,虧得世民入朝固請,才得以免罪。
建成、元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釜底抽薪太子謀
當時突厥進犯中原,建成向高祖建議,讓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帥後,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元吉指揮。他們打算把這些將士調開後,就可以放手殺害世民。有人把這個秘密計劃告訴李世民。世民也感到形勢緊急,於是連忙找他的舅子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商量。兩人都勸李世民先發制人。
李世民說:「兄弟互相殘殺,總不是件體面的事。還是等他們動了手,我們再來處理,才師出有名。」
建成元吉,一聽到世民將到洛陽,又私自策劃:「秦王世民要是到了洛陽,大權在手,勢更難制,不如將他留在長安,還只是一個匹夫,才可設法除掉他呢。」於是密令心腹數人,寫紙條給高祖說是:「秦王身邊的人,一聽說秦王要到洛陽,無不喜躍;他這一去恐怕就不會再回來了」。那時老昏顛倒的唐高祖,又為建成元吉所欺騙,竟然將秦王鎮守洛陽的囑言,撇置腦後。世民因為高祖一再聽信讒言,也自覺孤危起來。
元吉又要對付程知節,有詔令要叫程知節當康州刺史,讓他離開秦王府。程知節告訴世民道:「大王,您的股肱羽翼,若是都被摧折殆盡,你一個人又怎能久撐?我誓死也不去當甚麼康州刺史,希望您早點決斷。」世民還是躊躇,忽然又接到詔敕,勒令房玄齡杜如晦兩人,離開秦王府。於是秦王府的僚佐,都感到自危。
更新:2013年8月3日